中日也曾打过货币战?三月亡华的野心却被废纸法币打垮

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2-09-20 167 0

中国曾是日本的老师,沧海桑田,世事无常,曾经的学生打起了老师的主意。洋人的炮火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同时也轰动了日本,曾被视为不可超越的清朝,居然被长相奇异的洋人超越,就只需凭借“铁疙瘩”?

当时的日本政府认为日本需要向西方学习,谋求更好的发展,明治维新就此拉开序幕 ,引西方工业技术、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对日本的政治体系进行改革,大刀阔斧,意志坚定,不管什么改革,都有局限性。

明治维新让日本更上一个台阶,完成初始资本积累,跻身资本大国行列。能力足够强,野心也足够膨胀的日本,为了进一步的发展,不是也为了解决国内失业人口增加,经济危机等问题,便将目光瞄准地大物博的中国。

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军叫嚣三月亡华,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打得火热的同期,还在暗地里进行着一场不见硝烟却胜似硝烟的战争——货币战。

雄赳赳气昂昂,怎知三月不可亡华

自七七事变后,日本军方对侵略中国一事加快步伐,同时实践理论两手抓,一心只想把华亡。

展开全文

日本政府方面向中国派出间谍,偷盗军方机密地图、测绘中国地理情况、自然资源分布,以各种各样理由渗透中国政府机构,以中国人的身份进入军阀机密阶层,以此来获取机密信息。

在日本侵略中国时,中国还处于清政府统治阶段,那个时段自然是不会有石油,既然在侵略国得不到物资,那么只能向国外采购,拉长时间战线只会对日本不利,因此日本侵华战争必须速战速决。

胜利和不抵抗政策,冲昏了日军的头脑,放松了警惕,中国共产党正如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烧遍整个神州大地。且中国抗日力量与日俱增,既然无法在正面战胜抗日力量,日军便决定要从其他的方面来抵制中国的抗日力量,悄咪咪的货币战由次开展。

不见血的货币战,两败俱伤

淞沪会战打响,中日双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双方鏖战近三月,国军损失惨重,迫不得已撤离上海。上海被攻占,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经济中心被日本人把握手中,日军不惜三月苦战,和国军血拼到底拿下上海,终究还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倒误了卿卿性命。

拿下中国的经济中心,日军便开始做出他的大动作,废除法币,那就意味着当时的流通货币变成了废纸一张。

这项举措主要来自于1938年,日本政府的一项决定,主要是为了尽快结束侵华战争,加快中国成为日本的物资来源地,将部署在中国的兵力抽调至其他战区,日本高层决定让法币自然消亡,破坏中国经济,从而使中国政府自然灭亡。

于是就在沦陷区,所有的法币在日本的控制下不得流通,只能使用日军印发的蒙银卷和联银卷。日军所印发的货币从根本上就是在从中国夺取真金白银,就是在对中国的老百姓进行剥削,从中国老百姓的口袋里抢钱。

这就涉及到了一点经济知识,货币的发行需要相应数量的黄金和白银,黄金和白银才是永久通行的货币,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纸币只是黄金,白银的代替品。

日军印发的伪币根本就不存在有相应数量黄金白银的说法,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它就是一张废纸,日军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也不存在使用价值,外资银行曾经放言说:“让我们使用日方印发的货币,也不是不可以,除非能在日本银行使用伪币兑换日元”。

此言一出,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第一个不答应,毕竟日元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日方在中国印发的伪币不过是废纸一张。

枪杆子没有外国人硬的日本选择欺负当时国力微弱的中国和身处中国大地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采用武力强迫,政治威胁手段,强行贬值法币。这次起到保护作用的,反而是租界里的外国人。

中国曾经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居然在货币问题上保护了中国的经济,既讽刺又可笑,居然要用外国人伤害我们的东西来保护自身。天津租界不承认日方所推行的货币,只认当时的流通货币法币,日方对此大为恼火,但又不能得罪租界里的外国人。

迫于战争形势和国内经济吃紧,最终在1938年,日本政府派人闯入天津租界,要给租界里的银行一个下马威,强迫他们交出白银储备,这无疑是在抢租借国的钱,在质疑他们的能力。

而法租界实力过硬,直接要求日方代表退出法租界,并且强烈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不管是乱世,还是和平年代,实力才是决定个人未来的唯一因素,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实力的强盛才会让国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当时身处沦陷区的老百姓看到此情此景,不免欢欣鼓舞,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了他们使用法币的信心,何其悲哀,中国人民使用自己本国的货币居然需要外国人的支持。

第一轮的较量,中国获胜,法币终究没有被驱逐,看来过去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我们还是有点用的,居然保护了我们的经济,没有在日军强横的干涉下崩溃。日军虽在第一轮驱逐法币失败,但日本亡华之心不死。

第一轮较量已结束,紧随而来的是第二轮较量。日本人认为办法总是要有的,经历中国总是要去做的,既然无法驱逐法币,那么就从另一个方面下手,法币依旧可以使用,那这次他们的目光就放在了法币外汇上。

日本人做事总是喜欢出一些下三滥的招数,为了多获取法币,日本人使出各种烂招、坏招在中国市场上吸纳法币。

日本方面凭借工业优势,生产大量价格低廉的日货,且由于日军占领上海,中国主要工厂已沦陷,无法进行正常的商业贸易。因此有许多人,将日货销售到大后方,利润可谓是翻倍的增加。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这中间的利润让不少商人铤而走险,走私日货,造成大量法币外逃,这给了中国政府压力,市面上流通的法币越来越少,大多的则为日军印发的伪币。

日军除了建立走私点之外,还严格控制生活必需品价格,强行制造法币与伪币的差价,1伪币可以买到将近100法币的粮食,在生活贫困线挣扎的中国底层农民自然会使用伪币,减少手中法币的持有量。

就这样通过走私,强行制造伪币和法币之间的差价,日本人持有了大量的法币,也就相当于是持有了永久的货币金银。

他们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从上海的外汇市场中,疯狂套现外汇储备,如果对这一举措不加以制止,那么外币的汇率会一路走低,中国经济就会走向日本人的预期一蹶不振。

在1939年,陆军少佐的山本向军方高层呈交《对支经济谋略实施计划》,提出将大量伪造法币输入到中国,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和法币信用危机,搞乱中国战时经济,从而削弱中国抗战能力。

山本的这一招数,可谓阴险至极,他这一提议的确被高层采用,但当时,法币的印刷主要是交由英美公司制作,1939年的日本,还没有该项技术,直到1941年,日本方面制作出的伪钞,足够以假乱真。

在日本疯狂地搜集法币套取外汇储备,和制造伪币的攻势下,1939年4月 ,国民政府的外汇储备已经所剩无几,我的经济面临崩塌。中国有能人,中华民族不会就此轻易地被打垮。

中国政府当时可谓是孤立无援,毕竟弱国无外交,终于经过艰苦的交涉,英国政府同意拿出500万英镑支援中国,同时与中国政府共同成立了1000万规模的中英外汇平准基金,资本主义国家从来不会做慈善,这背后,这背后一定有中国人民利益的牺牲。

可这终究只是杯水车薪,支撑不了多久,强弓之弩,最后中国政府放弃了汇率的维护,第二轮法币外汇战争,中国败。

中国政府当时会放弃汇率的维护,于当时的上海已被日军占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当时的中国政府处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状态。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海外侨胞给中国政府外汇带来了一笔钱,也就是这笔钱,让中国经济起死回生。

随之开启了第三轮,这一轮有英美的介入,英美出手强硬狠辣,日本在第二轮法币外汇中获取的法币,在外汇买卖全部改为审批制后成了废纸一张。

英美出手下手必狠,货币战受伤害的最终还是中国的老百姓,上午的1法币可以买一只鸡,而到了下午只能买一粒米,有国才有家,只有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每个人才能有着充满机遇的明天。

虽然过程各种艰辛,但通过这次中日之间曾经打过的货币战,日本侵略者“三月亡华”的野心被“废纸”法币打垮,对二战中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膨胀力量进行了有效的遏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