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预缴,持有了储蓄保险的长期收益

Connor 币安APP下载 2023-12-25 103 0

美联储明年降息的消息沸沸扬扬,怎么搭配投资才能让手里的资金收益最大化?

有的伙伴想趁降息的消息还没有尘埃落定,抓紧存个半年高息定存,能赚一点是一点。

有的嫌麻烦,直接把手里的钱买了储蓄分红保险,追求长时间的高收益。

选择银行定存的嫌5年这个时间太短,现在的高利息要是能来个十年八年多好。

但我们发现,银行定存最长限制为5年,主要是出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

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客户的存款,然后贷给需要的企业或个人,在其中赚个利息差价。如果存款利息给得太高,那么在贷出去的时候就会相对困难些。所以银行并不希望太长时间的存款,因为要付给客户更高的利息。

2. 银行需要现金流

为什么存的时间越长,给的利息就越高呢?是因为银行需要保证手握一定规模的现金流。对存款客户而言,如果3年存款不比1年存款利率高,那么大家都会只存1年定存。如果银行手里的存款都是1年期,那么在贷出3年期贷款的时候就无现金可用。

展开全文

3. 担心利率波动带来风险

客户存钱到银行的时候得到的利息都是锁定的。但是银行体系本身的利息又是不断变化的。就像美联储,在2022年的12个月里一共加息了7次,我们的央妈也在2023年降息了2次。银行的利息也就要跟着调整。

保险5年后收益快速增长

买过香港储蓄保险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看到计划书上前几年收益的时候,真的非常劝退。前2年保单价值直接挂零,要过了第4年之后价值才真正累积起来。

明明不利于自己的销售,那么保险公司为什么还要这样设计产品呢?其实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要求

为了保证保险公司和银行差异化发展,银保监会 (在香港是保监局和金管局) 规定保险公司前5年不能给客户高收益,这样会跟银行业务有冲突。

2、保险产品属性

储蓄保险类似种果树,需要先成长几年才能每年结果;银行定存就像种庄稼,每年都要播种才能收割。这也注定了保险不能像银行定存一样在前几年就派发利息。

3、降低退保和挤兑的风险

储蓄保险有一个强制储蓄的功能。如果存进去立刻取出,就会像上面的表格列出来的一样,收益极少甚至为零。因为不能随意退保,保证了每一个储蓄保单都能有一个增长的时间。5年这个时间对保单价值的成长有利,可以避免挤兑风险。

预缴保费

本来分5年交的保费,客户一次性缴付,提前放在保险公司的钱相当于定期存款,提供保证固定利息。一般这种活动,保险公司给的4年期保证利息 (通常为4%-6%) 都会比银行定存还要高,也因此吸引了很多资金。

即持有了储蓄保险的长期收益,又可以依靠定存保证短期收益。

我们没办法克服投资的不可能三角,但是我们可以尽量让自己的资产分散占据三角的不同区域,不至于因为某一方面的疏忽带来较大的损失。

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港险随笔】,欢迎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