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保险史】近代保险的短暂兴盛之外商保险业

Connor 币安下载 2023-12-25 117 0

点击上方“中国保险学会”可以订阅!

本文字数:1666字

阅读时间:3分钟

英国在华保险业。1937年前后,以代理形态在上海营业的英国保险公司达80家以上,上海的英商保险公司分公司约有20家。此外还有一些寿险公司,如永明、宏利、新加坡大东方、永康、合众等。1930年成立的四海保险公司,总公司设在外滩17号,系英美合资性质,以英商资本占多数。大致估算,1937年左右,英商保险业在近代中国的资本投入大约在3、4千万元。

美国在华保险业。20世纪30年代上海美商保险公司约有40余家。除了此前已在华开展业务者外,也有30年代进入中国的,如北美洲保险公司(Insurance Company of North America)等。1936年美商保险公司在华资产约为890万元。

【中国近代保险史】近代保险的短暂兴盛之外商保险业

30年代在上海开业的北美洲保险公司

展开全文

日本在华保险业。30年代日本保险业继续在华扩张,但规模有限。据统计,1936年在华日商保险业资本只有51万余日元。“九一八”事变特别是“一二八”事变之后,上海日商人寿保险公司数量有较大增加,1937前后一度达到17家之多,但总体营业成绩并不突出。

法国在华保险业。1937年前后上海法商保险企业共有11家。不包括代理公司,1936年底在华资产不到80万美元,折合法币约260余万元。1918年在上海成立的保太保险公司(即法亚保险公司Assurance Franco-Asiatique)1935年前后迁到巴黎,原上海总公司则改为远东分公司。1930年在上海设立的法美保险公司(Compagnie Franco-Americaineo),实收资本350万法郎。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经营规模均有限。

德国在华保险业。德商在华保险业主要以代理形式出现,由德国在华洋行经营,如鲁麟洋行(Reuter Brockelmann & Co.)、禅臣洋行(Seimssen & Co.)、美最时洋行(Melchers & Co.)、礼和洋行等,主要代理他国保险公司业务。

荷兰在华保险业。1930年代在上海经营的荷兰保险公司约有10家,均为代理方式经营。最著名的是望赉保险公司(Java Sea and Fire Insurance Co.)上海分公司和上海保险行(Shanghai Insurance Office)。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外商保险公司作为中国保险市场的操控者,诸如保安保险公司、四海保险公司、美亚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公司等英商保险公司、美商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其业绩远超华商公司。

在华外商保险公司中最著名的是保安保险公司,前身即1835年在广州成立的于仁洋面保险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保安保险公司相继合并了扬子、保家行、保宁、中国火险及远东等在华英商保险公司,同时还兼并了1908年在伦敦成立的保慎保险公司(British Oak Insurance Company)及另外两家加拿大保险公司(即Farmers' Fire & Hail Ins. Co. Colgary, Canada与Beaver Insurance Co.),在远东最早组成强大的保险托拉斯联盟。1919至1937年间,保安保险公司年净保费收入多在100万英镑以上,1937年最高,达到1877933英镑。

四海保险公司也是一家代表性的外商保险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30年,以人寿保险为主,兼营财产保险。四海保险是英、美、法、中四国商人共同投资,以英资为主,与汇丰银行有较深关系。其人寿保险有效承保金额从1931年的286,677元急剧增加到1937年的16,500,312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6.5%。财产保险业务在1937年前也稳步上升,但净保费收入则有起伏。

美亚保险公司和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同样有很大影响。美亚成立后,1936年资本金达到2百万两白银,代理的保险公司多至26家,成为上海保险市场中的巨擘。1933年美亚营业达3百万元左右,计获盈余344,808.87元;1934年营业收入为810,593.26元,盈余144,199.65元。友邦人寿是唯一一家总公司设在上海并专营人寿保险业务的美国公司,设有纽约、伦敦、巴黎、柏林等欧美分行及多处远东分行。1937年,友邦人寿资产总额达到10,058,357元,有效保险金额6,300多万元,年增长率高达29.3%,在中国的营业额占一半略强。

美亚和友邦都由史带创立,形成了美亚保险集团,该集团还包括总部设在上海的友邦银行。美亚还投资了四海保险公司、法美保险公司、泰山保险公司并控制大美晚报馆)、恒业地产公司、United Property Investment Trust、信昌机器公司、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derwriters等企业,形成了以保险为核心,涵盖银行、地产、报业等产业,交织美、英、法、中各国势力的美亚保险集团,成为一个庞大的保险“帝国”。

【中国近代保险史】近代保险的短暂兴盛之外商保险业

美亚保险公司办公场景

【中国近代保险史】近代保险的短暂兴盛之外商保险业

友邦人寿保险公司招聘广告

这几家保险公司最早都是在中国设立,到20世纪30年代,其经营地域范围已不限于中国,建立了以中国为中心、辐射广泛的经营网络。在西方保险业构建的国际保险市场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保险市场已经成为西方保险业在远东地区的主要立足点。

本文节选自《中国近代保险史》。

编辑:于小涵

首先,本书对19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近代保险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大量发掘、利用档案、报刊等各种中外文献,在充实的资料基础上,对中国近代保险业的相关史实进行了辨析,分阶段考察了中国保险业的演变进程,全面论述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较为细致地展示了这一阶段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发展面貌。

其次,本书对一百多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和认识。该书将中国保险业的演变进程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乃至社会观念变革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既揭示西方保险业对中国近代保险市场的控制和垄断,也考察了民族保险业跌宕起伏的演变过程,还探讨了保险制度在中国的移植及其本土化问题,等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新意的学术观点,对中国保险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具有启发意义。

最后,就内容而言,这本书既有对保险企业的考察,也有对保险市场的探析,除了介绍外商保险业和华商保险业的发展历程,还关注到保险同业组织、保险监管制度等以往研究中较少注意的方面。此外,书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保险制度和保险事业进行了专门介绍,对现代保险知识在中国的建构过程和保险学术研究等也做了专题论述,更全面地呈现出1949年前中国保险事业的丰富面貌。

总之,该书既是对二十多年来中国近代保险史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也为下一步中国保险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起点与讨论平台。

中国保险学会

构建保险大社区

微信:iicbxzx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