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谈谈哲学和幸福!
一、人生格言。
人生的智慧在于,在工作之外寻找自己的热爱!
工作是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
热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
——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献给在工作中迷茫的人们!
二、热爱和上瘾
我在微信签名里,写下上面的人生格言后,在群里转发一下。
结果,一朋友发出问题:爱好刷视频,这种不好的习惯应该不算是热爱吧?
我的回答是:
刷短视频算是上瘾,不算是热爱。
区分上瘾和热爱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刷短视频后——也就是上瘾后,会让你产生疲惫感,而热爱的活动之后会让你产生愉悦感——产生心流的感觉。
就像孔子追求道一样——“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可以产生心流的感觉的。
我进一步的阐释是,
就像我家二哥一样:
1、打麻将是为了工作。
2、下棋就是他的热爱,他能在下棋中获得心流的感觉。
再有一个例子是,樊登说的他父亲,有一时间就解数学题,我不知道他父亲的工作是什么,但我知道他父亲的热爱是解数学题。
展开全文
我继续解释道:
如果你的工作刚好是你的热爱,
恭喜你,你不会得抑郁。
如果你的工作不是你的热爱,
你需要在工作之外寻求自己的热爱,
这是对抗抑郁的,最好的药,没有之一!
另一朋友的回答:
你二哥的生活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最好的生活方式!
我继续解释道:
生命是否有意义,这个哲学命题,我二哥可能未曾思考过!
如果生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人可能有自己的价值主张,或者没有主张,甚至不知道这个命题存在!
那些相信基督教的人,坚信信教让他们更幸福!
那些不相信基督教的人,坚信不信教让他们更幸福!
但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讲,信仰宗教的人可能更幸福一些——可以部分抵御生活的艰难!
我们中国人,大部分不相信基督教,但我们都相信祖宗——用中国哲学家的话来说,这本身也是一种宗教;用现代文学家余秋雨的话来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余秋雨对文化的定义。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我们都生活在哲学的意义之中。
只是哲人和科学家可能有余闲,陷入深度的思考之中——如果只是思考没有行动,未必是幸福的!
商人由于拼命地赚钱,没有进行过深度的思考,或者只是偶尔进行过浅显的思考!
老百姓由于忙于生计,余闲时间用来挑战思维的进阶——就像我二哥一样——这也许是最好的生活调味剂——自己创造了愉悦。
而大部分的老百姓,余闲时间是用来消费愉悦的——刷看短视频——这符合《娱乐致死》描述的一群人。
从神经学的角度看,消费愉悦的人最容易上瘾,因为观看之后大脑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能产生相同的愉悦感,所以他们容易产生疲惫感。
而能够用创造或者挑战的方式获得的多巴胺,大脑不存在这种后续需要更多多巴胺的预设。
总的来说,可以用佛学的一句话来总结:人类的苦,来自于不满足!
2500年前佛陀的不满足,被当今科学所证实了——大脑预设了奖励之后需要更多的多巴胺,好让你继续追求更多的不满足——欲望——这就是佛学对苦的解释。
三、掌控感
由于没有人跟我继续探讨这一哲学命题,我只能自言自语完成后续的阐释。
我继续发问:为什么说,有创造的愉悦比消费的愉悦更幸福?
我解释道:
因为第一种愉悦,使人产生一种自我控制感,而第二种愉悦,使人产生一种被控感!
从我们的祖先相信神学开始——他们相信天上打雷是雷神生气了!
这是为什么?
因为,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它们都要追求一种掌控感——否则整天惶恐不得安宁——人类就这样在自我欺骗中,生存和繁衍下去,直到哲学和科学的出现,才打破这种认知!
我要说的是,掌控感其实也是幸福的根源——哪怕是像古人一样通过自我欺骗获得的掌控感。
而现在的短视频,你看什么由不得你,你被掌控了——机器学习的大数据算法!
四、上帝的视角
换一个视角看上帝,可以让你更幸福!
在西方人看来,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是创造者!
既然上帝是创造者,我们为何不跟上帝一起创造?——也许创造也是幸福的根源!
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和上帝一起,为好的宇宙和好的社会的改变,贡献一份力量,成为创造的参与者——我们就不枉此生——这就是我认为的人生的全部意义——为服务一个更大的群体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启发自歌德的一句名言:如果不能成为一个群体,那就加入一个群体!
最后,我还是补上我的人生格言:
人生的智慧在于,在工作之外寻找自己的热爱!
工作是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
热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
——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献给在工作中迷茫的人们!
好,在《无间道》中有一句歌词:“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我说:加入一个创造的队伍,可以改变你人生的长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