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预产期
如何计算预产期
妇产科主任医师 周鑫广
产科门诊经常有新手孕妈预产期是那一天,不会计算预产期的不在少数,而预产期的正确计算对孕期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向准宝妈们科普一下预产期相关知识,提前准备迎接小天使的降临。
预产期的重要性
预产期就是预计胎儿出生的日子,这只是一个理论计算,具体哪一天出生,只有胎儿知道,因为分娩启动是由胎儿自己控制的,与胎儿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关。
虽然我们不能精确预算出胎儿的出生时间,但提前推算预产期却极为重要。产前检查是保障母婴安全、健康的重要环节,定期产检能持续监测各个阶段胎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预先排查一些遗传性、先天性疾病和畸形,如NT检查、唐氏筛查、四维彩超等等。这些检查都必须在特定的孕周进行,过早或过晚都不合适,这就是正确计算预产期的一般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正确计算预产期是计划分娩的需要,过早分娩和过迟分娩对母婴都存在安全隐患,知道了预产期,既可以防止早产,也可以必要时终止妊娠。如果因预产期计算失误而导致过早引产或剖宫产,将会给母婴带来不利影响。
预产期计算方法
在胚胎学中,胎儿的胎龄是按受精时间推算的,即根据卵子和精子结合的时间推算。因为我们常常无法得知确切的受孕时间,所以产科医生计算孕周一般采用月经龄。月经龄要从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通常比排卵或受精时间提前2周,全过程约为40周(280天),民间称为“十月怀胎”。
一、根据末次月经推算(内格勒规则)
1、常规计算方法(月经周期设定为28天)
按照末次月经第1天(不是月经结束那一天),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若孕妇只知农历(阴历)日期,须换算成公历再推算预产期。例如末次月经第1日为2022年4月1日,预产期应为2023年1月8日。
展开全文
2、月经周期少于或多于28天的预产期计算方法
月经周期少于28天,比如25天,那么就把常规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日期往前推3天;因为月经周期25(=28-3)天的女性排卵日=25-14,即月经第11(=14-3)天。
如果月经周期长于28天,比如35天,那么就把常规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日期往后加7天。
因为月经周期为35(=28+7)天的排卵日=35-14,即月经第21天(=14+7)。
这种计算公式必须是月经规律的女性。
二、根据孕早期彩超推算
对于末次月经记不清或者月经非常不规律、哺乳期受孕的孕妈,最常用的方法是孕早期彩超,根据胎儿大小来判断预产期。孕10周前可用孕囊、胎芽大小推算预产期;13+6周前用头臀径计算预产期最精确;14周后需用双顶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度综合判断预产期。随着孕周增大,超声判断孕周和预产期的准确度逐渐下降。
三、B超测定的预产期与末次月经推算的预产期不完全相符怎么办
如果差别不大,习惯上保持基于末次月经推算的预产期;如果二者差别明显,一般采用B超测定的预产期。在这方面,2017年的ACOG专家共识提示:
≤8+6周时,如果B超和末次月经预产期差异>5天 ,应采用B超预产期。
9~15+6周时,如果B超和末次月经预产期差异>7天 ,应采用B超预产期。
16~21+6周时,如果B超和末次月经预产期差异>10天,应采用B超预产期。
22~27+6周 时,如果B超和末次月经预产期差异>14天,应采用B超预产期。
≥28周时,如果B超和末次月经预产期差异>21天 ,应采用B超预产期。
四、辅助生殖受孕的怎样计算预产期?
如果以取卵日推算:取卵日即相当于排卵日,以取卵日期往前推14天作为末次月经的第1天。
如果以移植日推算:按照移植卵裂球期胚胎(D3)或囊胚期胚胎(D5)的不同,以移植日往前推17天或19天作为末次月经的第1天。确定了末次月经的第1天,预产期就很容易算出来了。
五、根据孕吐时间推算预产期
孕吐一般出现在怀孕6周末,就是末次月经后42天,由此推算至280天即为预产期。
六、根据胎动日期推算预产期
一般胎动开始于怀孕后的18-20周,故可根据胎动出现时间推测孕周,从而确定预产期。具体推算方法为:初产妇是胎动日加20周;经产妇是胎动日加22周。
七、根据宫底高度推算预产期
预产期≠出生日期
一个“预”字就告诉我们:预产期这个日子只是一个预测,并非一定在这一天出生,不要把这一天看的那么精确,它仅是一个大概时间。妊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宝宝何时出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很多都会比预产期提前或推迟诞生,临床上孕龄在37~42周之间的为足月儿,实际上大约有80%~90%的孕妇在37~41周分娩,而只有5%左右的孕妈会在预产期当天和自己的宝宝见面。
超过预产期没动静怎么办
如果已经孕40周没有临产迹象,准妈妈们要注意监测胎动,按时来医院产检,通过彩超、胎儿监护等综合评估,了解羊水量、胎儿大小、宫颈成熟度等情况,理论上讲,随孕周增加,胎盘功能可能下降,胎儿宫内环境会发生变化,胎儿体重逐渐增加,会增加阴道试产难度,如果胎动异常,或至 41周仍未临产迹象,应尽快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