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卖保健品不赚钱,夫妻俩“借”药企名义卖起“股票”,诱骗中老年人投资

Connor 币安APP下载 2023-02-07 171 0

原标题:嫌卖保健品不赚钱 ,夫妻俩“借”药企名义卖起“股票”

撰稿 李婷 编辑 徐敏

原在贵阳市白云区靠销售保健品正经谋生的一对夫妻,因经营不善导致入不敷出。夫妻俩经过一番谋划,不仅“借”某药企名义虚假宣传该药企原始股票和阿里健康流通股票,还虚构开门红、月福利、亲友团等项目,许以高额回报,诱骗中老年人投资。最终,夫妻俩因集资诈骗罪双双站上了被告席。

药企“被”上市 买股票送保健品

曾某阳、曾某香夫妻二人在贵阳市白云区开了一家名为“世纪人泰白云事业部”的个体店,主要销售果片、蜂胶、奶粉、白蛋白等保健品,但收入始终不如意。

2017年7月,夫妻俩认识了保健品讲师蒋某,双方经过共谋后商定,由蒋某假冒某药企的市场销售总监,虚假宣传该药企原始股票和阿里健康流通股票,鼓吹投资后必定取得回报,并向投资人提供伪造的代持股协议本和赠送的保健品。事成后,双方平分收益。

在此期间,曾某阳、曾某香和蒋某分工协作,由曾某阳夫妻负责提供场地、投资人及向投资人收款,蒋某给投资人开会宣传,以该药企即将上市为由,推出所谓高回报的项目——每份股票售价2980元,内含100股药企原始股、200股阿里健康流通股,并赠送3盒绿康软胶囊。

据曾某阳供述,为让该项目更具说服力,他们分别为药企原始股和阿里健康流通股伪造了收据。由蒋某提供一本盖有药企印章的代持协议本子,曾某阳则杜撰一家名为“香港世纪人泰贵阳众泰”的公司,并花20元在地摊上刻了一枚“香港世纪人泰贵阳众泰财务专用章”的假章,用于盖在流通股的收据上。经查,该项目共吸引了40余名中老年人投资购买。

绞尽脑汁虚构项目非法牟利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间,曾某阳、曾某香夫妻俩绞尽脑汁,还想出不少“按年或月返还本息、赠送部分保健品”的其他项目,诱骗中老年人进行投资。如交1980元,每年返600元,三年返完送价值1980元保健品的“开门红”项目;交1500元抵2000元购买产品的“中秋福利”项目;交980元报名费,每人送两瓶保健品,每月返60元,返12个月的“亲友团”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夫妻俩共诱使70余人投资购买。

不仅如此,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曾某阳、曾某香又以世纪人泰国际集团公司上市需要购买写字楼为由,以“招募企业合伙人”为名,公开向33人吸收资金人民币53万余元,并承诺每月返还现金人民币625元,共计返还24个月,并自2021年开始,每股每年分红人民币2000元,永久享受。

截至案发时,曾某阳、曾某香通过虚假宣传某药企原始股票和阿里健康流通股票诈骗到的资金,除两名投资人委托出售部分股票,夫妻俩害怕事情败露,以股票卖出为由,按照市场价返还了二人7900元外,尚有36万余元未返还投资参与人。通过“开门红”“中秋福利”等项目诈骗到的资金,尚欠人民币360960元未返还。通过招募“企业合伙人”诈骗的资金,尚欠人民币50万余元未返还。

夫妻俩数罪并罚被判7年6个月

此案经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曾某阳、曾某香、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股票、亲友团、福利等集资用途,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数额巨大,其中,被告人曾某阳、曾某香参与集资诈骗金额为人民币87万余元;被告人蒋某参与集资诈骗金额为人民币36万余元,其行为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被告人曾某阳、曾某香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以“企业合伙人”为名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综上,曾某阳、曾某香两人犯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3万元。蒋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