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多次通西域的伟大功绩,必将永垂青史!
当人们现在吃胡萝卜、葡萄、核桃等果品的时候,当外国人身穿丝绸招摇过市的时候,当您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别忘了,这都是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的功劳。张骞开通西域,促进了中国和中亚、西亚等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开拓了中国的疆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每当人们谈起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的故事时,当然会想起我国两千多年前张骞首通西域的功劳。张骞是汉中郡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l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他成为沟通汉朝与西域各国好往来的伟大使者。
西域,在汉朝是指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以西地区的统称;狭义则专指葱岭以东,即我国新疆的天山南北;广义则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等广大地区。
张骞与汉武帝是同时代人,曾做过汉武帝的侍从官。当时,汉朝中央集权的封建王国已日臻巩固,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自汉初以来,北方的匈奴族势力非常强大,拥有“控弦之士”30余万,不仅奴役着西域几十个小国,而且还经常骚扰西汉的北部、西北部边境,使那里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的破坏,人民生活不得安宁。汉初,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即位以后,由于汉朝经济的发展,国力空前雄厚,于是决定进行一场反击匈奴的战争。在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他从俘虏来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意,便想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但汉武帝对西域的情况不大了解,对大月氏的趋向也不知道。而到西域去又必须经过匈奴占领的河西走廊,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因此联合大月氏的任务非常艰难。汉武帝为了找到出使西域的合适人选,便下令征募敢于承担这一重任的人才。张骞以郎官的身份自告奋勇出使西域,这就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由来。
展开全文
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百余随员,带着汉节,由一个叫堂邑父的胡籍奴隶作向导,从长安出发,取道陇西,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一行人刚出河西,一进入匈奴的势力范围内,就被匈奴人捉住送到单于王廷。单于当然不会放他们去西域,于是将这一行人扣留下来达十余年之久。为笼络张骞让他放弃西去的计划,单于特地给张骞娶匈奴女子为妻,并在匈奴生儿育女。然而,这些做法丝毫未能动摇张骞的意志,十余年中他“持汉节不失”,等待机会逃出匈奴。
机会终于等到了。张骞趁匈奴不备从其势力范围内逃出,向西奔走数十天,来到葱岭(今帕米尔)的大宛国。大宛国王对汉朝早就仰慕,想与汉通使而不得,见到张骞来此非常高兴。张骞则趁势向大宛王说明来意,大宛国王热情地招待张骞之后,又派人将其一行人护送至康居,又由康居转送到沩水流域,在这里才找到了大月氏。
张骞经过十多年的颠沛找到大月氏后,不料大月氏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一部分大月氏人怀着对匈奴人的仇恨离开敦煌西迁,可是来到土地肥沃的沩水河流域之后,经过十来年的安居乐业,早把向匈奴的报仇之心抛到九宵云外。况且,汉朝离他们太远,对联合汉朝对付匈奴的事己无兴趣。所以,张骞在这里逗留了一年多,也没有达到结盟的目的,只得返回。返回时,张骞选择另一条路,即沿“南山”今塔里木盆地的南边和柴达木盆地,欲从羌人地区绕回,以避免再次被匈奴拦劫。但不料这一路也逃不出匈奴势力,张骞又被匈奴人扣留。一年之后,恰逢匈奴内部发生内乱,张骞又与胡妻和堂邑父一起逃走,
当他们回到长安时,已是元朔三年(前126年)了。从建元三年(前139年)到归来时,张骞在大漠荒原中跋涉、周旋于异域敌国之间整整13年。在这13年中,他历尽险阻,不为威胁利诱所动摇。他在路上忍饥挨俄,甚至以草木、禽兽充饥,但“通西域”的目标从没有动摇。虽然这次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人的目的,却给西汉朝廷带回了鲜为人知的西域情况,从此打开了西汉王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因这个功绩,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到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地,对这些地区的基本情况及风俗民情做了大量的调查。回汉后,便将出使西域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向汉武帝做了汇报。建议汉朝应该和西域各国友好往来,并且提出了两条打通西域通道的具体办法:一是征服匈奴,用武力打通南北山麓的天然走廊。二是开通西南夷,打通西南的国际要道。汉武帝听了这位探险家的异国见闻和沟通西域的办法后,非常高兴,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10万大军出击匈奴,夺回了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郎中将,率领众多的副使和随从,带着许多牛羊和大量的金帛礼品,第二次出使西域。他们在顺利地到达乌孙国之后,分别派出副使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从此,汉朝才开始和西域各国交往,建立外交关系。
显而易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他出乎意料地赢得了荣誉和权威。史书上将张骞的西域之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而这次探险的意义恐怕是张骞等人所没有预料到的。它不仅加强了西域各族人民与中原地区汉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同时,开辟了古代东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丝绸之路”。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杰出人物,是古代伟大的探险家、旅行家和外交家。他顺应历史潮流,在历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祖国的北部沙漠到西南山区,从天山南北到葱岭内外,到处留下了张骞的足迹。其游踪之广,见闻之富,在2000多年以前是举世罕见的。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在汉族和西域各族之间加深了友谊,进行相互了解,为进一步密切关系创造了条件;而且,考察和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张骞亲自到达现在的阿富汗等地,此后,他的副使和其他使节又陆续到达印度,伊朗以及阿拉伯半岛和里海之滨,使汉朝和西亚、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式建立了友好关系。现在从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全长1892公里的兰新铁路,也大体上是沿着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而修筑的。
张骞出使西域,使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空前加强,促进了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也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纪元。此外,张骞通西域,还开凿了中国和印度的陆路交通,增进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的了解。
张骞不仅以“凿空西域”的不朽功绩而享有盛名,且还以刚毅坚强的性格和胸襟开阔,待人诚恳的宝贵品质受到西域人民爱戴。张骞死后,汉朝派出的使者“皆称博望侯”,汉使所到之处,都因此受到信任和欢迎。张骞的封号,竟成了汉朝使者的美称。史称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张骞通西域开了东西交通的序幕,东西方的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出现了新局面。张骞通西域伟大的历史功绩,永垂青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