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中教云数字教材,打造一堂有趣又高效的数字化课堂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由于语文学科性质的特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单纯地局限于教材,还需要适当进行知识的延伸与补充。
而数字教材与数字资源的应用,使得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明显增多,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满足了新时代的课堂教学要求。下面,就和我一起了解如何巧用数字教材,打造一堂有趣又高效的数字化课堂吧!
01
烘托氛围,调动情绪
为有效发挥数字教材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集中注意力,借助直观、形象、海量的数字资源,烘托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相应的氛围烘托下,教师能不断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创设特定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
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对应的情境,如组织学生听一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一看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些欣赏活动中,产生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得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知识的学习。
比如,教学《翠鸟》一课时,教师可直接利用数字教材中的朗读音频,在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之后,使得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翠鸟的外形特点时,教师可直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翠鸟“红色的小爪子、橄榄色的头巾、翠绿色的花纹、浅绿色的外衣……”的突出特点,使得学生在图片的欣赏中更好地认知翠鸟的外形特征。
02
动态课堂,引发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数字教材,教师须积极引导构建动态化的课堂,形成更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这一课堂氛围下,跟随教师的思路深入探究语文知识,并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大量教学研究表明,动态课堂的构建可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在动态课堂构建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并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间。
展开全文
此外,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和课堂互动中来。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偏小,思维尚不成熟且好奇心强,动态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构建动态课堂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互动。
03
直观表达,理解情感
小学语文中的很多文章蕴含一定的生活经验或者作者情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析相应的知识时,在课堂上运用数字资源,使得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到教材中所表达的内容,经由直观性的表达,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情感。比如《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趣味性等,这些内容都是教材中无法直观呈现的,而通过数字资源,教师可向学生展示黄山奇石风景,进而使得学生在图片、视频的欣赏中,更能够掌握其神奇之处,加深学生对文中内涵的理解。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视频、图片等课件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探究和思考。比如,教学古诗词《悯农》时,教师可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向学生直观展示《悯农》中描绘的农民工作景象,也就是农夫汗流浃背地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通过直观的场景再现,学生能够更为真实地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悯农》时自身的情感,经由读古诗句中的内容呈现,来引发学生思考,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农民辛苦劳作的不易,珍惜一米一粟。
04
自主探究,素材丰富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数字教材和数字资源,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使得学生能够在收集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尝试问题探究、发现和解决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时,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组织课前预习和反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分享相应的预习成果,在讨论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高邮的鸭蛋》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与自己家乡有关的文章、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使得学生能够将语文学习与自身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数字教材和数字资源的利用,构建出数字化、现代化的课堂,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丰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