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人一个忠告:劣币思维要不得
前几天儿子说,宿舍好几天没人打扫了。他把垃圾倒了,把厕所刷了,然后抱怨:大家都不清理,干脆我也不清理,那宿舍就脏着吧。
我知道他是在赌气。同学们刚刚从假期回来,可能得重新适应一下。他不光清理了垃圾,还重新修定了值日表。经过他的提醒,宿舍卫生又好起来了。
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劣币驱逐良币。它不光适用于经济学,也适用于社会学。如果每一个人都不打扫卫生,那大家都是劣币思维。不干活的人驱逐了干活儿的人,宿舍会脏到什么程度呢?可能真的就无处下脚了。
01
这种事情不光发生在现实中,也会发生在网络世界。比如新媒体平台上那些剽窃别人原创内容的人。
最近的短视频平台,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动不动就有人教你月赚万金的方法,而且台词几乎一样。他们首先问你,想不想发个视频就挣钱?然后拿出手机,给你看后台界面,告诉你他的一条视频播放量是多少多少,收益是四位数五位数。
成功勾起你的兴趣后,他会神秘地说,我来告诉你方法:你不用会拍视频,也不用会剪辑,只要找到热门的视频,把人家的扒过来,换上热门音乐,稍加改动,就可以蹭到流量。
我发现,这样的视频播放量还挺高,说明喜欢的、信奉的大有人在。
先不说他这样做有多大效果,只是抄袭搬运这一条,就是妥妥的教人学坏。虽说各个平台都声称要打击盗版,扶持原创,为什么这样的视频还能大行其道呢?
如果大家都是这种随意复制、粘贴、抄袭、搬运的话,那这个平台还有规则可言吗?
可能有人会说,我辛辛苦苦创作出的内容,被别人抄袭了,他的流量比我还高,我图个啥?我不做别人眼里的傻子,干脆我也搬运吧。
这种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思维:我也曾经努力想做到最好,但是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打击,我也就随波逐流了。
展开全文
02
随波逐流,可以解读为无声的抗议,也可以理解为躺平。
可是,如果人人都做那个推着不走拉着倒退的劣币,社会能进步吗?个体的命运能得到改变吗?
最近有个爆火的单身妈妈,名叫小陈。这位21岁的小女生,早早就尝尽了人生冷暖。她18岁结婚,19岁有了女儿,同年丈夫因车祸去世。
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到处打工。她没有躺平,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做劣币。
可能有人说,她没有躺平的资本。躺平,需要什么资本呢?啃老算不算?与婆家争夺财产然后混吃等死算不算?草草找个人嫁了算不算?她都没有,而是送起了外卖。
在一个最注重自己外貌的年纪,活成了为母则刚的模样。
她在一段回应视频中说,我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现在不需要大家的帮助,也希望人们不要太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她唯一的想法就是努力挣钱,把孩子培养好。
03
小陈是那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她摒弃了劣币思维,跳出老天为她安排的桎梏,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在当前环境之下,劣币思维是最大的恶,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那么,该如何打破劣币思维呢?
劣币驱逐良币,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劣币和良币具有相同的购买力。既然都是同样的价值,为什么不把好一些的留在手里,而把残破的花出去呢?这是人之常情。换个角度考虑,即便再破的100元,是不是也比崭新的50元更值得保存?!
因此,打破劣币思维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价值,脱离劣币的圈子,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是要有定力,不能丧失初心,不能为了逐利变得和劣币同流合污。就像有的人剽窃,你也要剽窃一样。到后来抄无可抄,丧失原创本能,不知不觉变成一枚真正的劣币,还指望能有什么好的发展呢?
其次要有方向。做良币是艰难的,光有定力是不够的。如何脱离与劣币等值的圈子,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跳出来看,是不是自己虽然很努力了,但方向有问题。如何较准方向,那就需要不断学习,向高人请教。
第三,还要讲方法和手段。一旦认准方向,要有所坚持,既给自己试错的机会,又给自己试错的时间。
有了定力,有了方向,再加上方法和手段,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脱离了劣币的圈子,人生更有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