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通2.0版本”落地
1月24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记者了解到,相较于“跨境理财通”1.0版本,此次的2.0版本在参与机构范围、投资者准入门槛、个人投资者额度、合资格产品范围四大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
业务试点迎四方面优化
“跨境理财通”业务是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和港澳投资者,可以通过区内银行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银行等金融机构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或理财产品。按照投资主体身份可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2021年9月,人民银行会同内地及港澳金融监管部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启动“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业务试点启动两年多之际,人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顺应各方参与主体的诉求,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聚焦提升便利性、拓宽市场、规范服务,从四大方面对试点政策进行优化。
具体包括:一是优化投资者准入条件。调整“南向通”业务的内地投资者参与条件,新增内地投资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可选条件,支持更多大湾区居民参与试点。二是适当提高个人投资者额度。将个人投资者额度从1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300万元人民币。三是拓宽业务试点范围。增加证券公司参与试点,同时将内地销售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产品纳入“北向通”合资格产品范围,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由“R1至R3”扩大为“R1至R4”风险等级(不含商品期货基金),更好满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投资需求。四是进一步优化宣传销售安排。细化明确境内销售机构、境内合作机构展业行为规范,引导金融机构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去年以来,大湾区个人投资者规模增长明显。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6.71万人,包括港澳投资者4.50万人,内地投资者2.21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4.06万笔,金额115.6亿元。其中,“南向通”热情更为高涨。记者注意到,仅去年11月,大湾区内地城市就新增3859人参与“南向通”。
看好潜在的市场诉求,有外资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正进一步丰富“跨境理财通”架上的产品,例如将合资格的南向通基金产品数目增加至近130只,涵盖中高风险及主要投资股票市场的基金,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深圳某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则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截至目前,已有近3万个人投资者通过该行签约“南向通”和“北向通”业务,投资产品持仓余额超5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该细则自2024年2月26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相关金融机构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做好系统对接。
推出“三联通、三便利”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理财通”2.0推出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推出6项政策举措,进一步推动内地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深化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其中就包括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实施细则。
宣昌能介绍,这6项政策举措可以概括为“三联通、三便利”。具体来说:一是将“债券通”项下债券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的合格抵押品。二是进一步开放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回购业务,支持所有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参与债券回购(含“债券通”渠道)。三是发布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实施细则,拓展和便利大湾区个人投资渠道。四是在大湾区实施港澳居民购房支付便利化政策,更好满足港澳居民置业需要。五是扩大深港跨境征信合作试点范围,便利深港企业跨境融资。六是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为香港和内地居民企业带来更多便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与内地及香港金融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金融合作,助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 卢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