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逐渐减少,居民理财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银行理财、股票、基金、保险成为居民理财的四大选择。然而随着利率中枢下行,A股市场震荡,投资者对财富的预期居高不下,但现实投资的收益率往往不尽人意。那面对这种情况,居民理财该何去何从?
不仅是个人投资者,机构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累计亏损超过2045亿元,跑赢比较基准都变成了少数。从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一直顶着很大的压力,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持续下行,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抛弃银行理财。
对于高净值投资来说,信托理财、私募基金、私募股权是他们获取高额收益的来源,然而近几年的表现都不尽人意,想找一款收益高,安全性高的资产类别变得艰难。相比于前三种,保险受到的影响还算小,毕竟保险具有保障的功能,是居民财富配置的必备,不过具备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也受到了利率下行的影响。
疫情后,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回归理性,对成本更加敏感。理财产品配置偏好更加集中和偏于保守,公募基金配置继续降低,其中权益类配置降低、固收类增加,体现出避险的特征。长期投资中,定期存款的占比趋势性上升,银行存款类、公募基金和债券类资产仍然是2023年居民投资比例最高的三项资产。
如今,随着无风险利率下降,资产回报率也在下降,这是必须要接受的一个时代的大趋势。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充分考虑到自身可承受的风险前提下,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来改善投资回报。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