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小巷管家成为共建共治共享“金名片”

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3-09-07 121 0

今年是龙潭街道小巷管家成立六周年。近日,龙潭街道举办活动,小巷管家们齐聚一堂,谈感受、展成果、谋发展,共同回顾六年来的耕耘岁月。

回望小巷管家六年来的成长,这支队伍一步步发展壮大,始终活跃忙碌在基层一线。2017年4月,小巷管家工作模式由龙潭街道工委、办事处在进一步落实“街巷长制”工作机制过程中首创,并迅速在东城区、北京市全面推广。六年来,从党员带头参与到群众共同认领街巷,从居民担任小巷管家到地区企事业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加入其中,小巷管家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小巷管家队伍不断壮大,带动了更多人参与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打通了城市精细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与居民群众自下而上的参与有机结合。如今,小巷管家已经成为东城区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01

小巷管家管事不小

六年成长誉满龙潭

龙师傅是一名小巷管家,平日里他总坐在院门口的一张小凳子上执勤,一坐就是三年。“龙师傅:太谢谢您了,帮我母亲买药送药。”“龙师傅:我家怎么没水了?您快来帮我看看。”“小龙啊,我家没网了,孙子着急上网课呢,你快帮我想想办法。”正在执勤的龙师傅拿起手机,一系列来自居民的感谢和求助微信出现在屏幕上。

三年来,龙师傅从一名小巷管家“转型”成为社区里的水电工、快递员、垃圾分拣员等,春去秋来,忙碌的生活让龙师傅学会很多“新技能”,帮助居民解决了许多烦心事,执勤坐的小凳子见证了这一切。“走!干活去喽!”龙师傅站起身来,迈开腿,向有需要的居民家中走去。这是在龙潭街道小巷管家成立六周年庆典上,由群众本色出演的一台情景剧,生动展示了小巷管家们的日常。

搬着“一条凳子”的“龙师傅”,带着“一身武艺”走遍了“院子”,也带动着邻居拉起手来,围成了“圈子”。这个圈,就是龙潭街道打造的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生活圈。自从2017年4月龙潭街道首创小巷管家工作模式以来,6年间,小巷管家们的辛勤付出让这个圈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圈出了幸福生活,圈出了美好未来。

小巷管家与社区居民交流。

展开全文

六年来耕耘岁月,小巷管家究竟给社区和居民带来了哪些改变?作为“元老级”小巷管家,梁萍最有发言权。她说:“2017年4月,小巷管家刚刚创立,我是第一批加入的,认领的是夕照寺西里小巷。”

刚当上小巷管家的梁萍,别提多难了。为了改善街巷环境,夕照寺西里主巷前后进行过9次违建拆除。刚被拆了自家违建的几位居民,窝了一肚子火没处撒气,瞅见了正在街巷清洁环境的梁萍,冷嘲热讽如连珠炮一般向梁萍袭来。“回家待会儿好不好,没事干了?闲的!”梁萍含着眼泪从街巷走回家。但第二天,她鼓起勇气再次走进街巷,开始了例行巡视。

梁萍每天把街巷打扫得干干净净;居民窗根儿底下新建的花坛,她把手伸进花丛里捡拾垃圾;看见有人乱停车,她第一时间跑上前劝阻。街巷环境越来越好,曾经对拆违存着抵触情绪的居民感受到了变化:没了违建遮挡,家里变成了阳光房;总是郁郁葱葱的花坛,让大家推门见绿;没了乱停的车辆,老人孩子都有了休憩玩耍的空间。居民对小巷管家的态度渐渐转变,梁萍惊喜地发现,“街上跟我打招呼的人多了,给我笑脸的人多了,对小巷管家认可的人多了。”

小巷管家将巡视街巷时捡起的垃圾按类别扔进垃圾桶。

2018年,小巷管家正式成团,从单兵作战升级成小巷管家团,集中力量办大事。夕照寺社区也成立了“家门同心管家团”,梁萍担任团长。六年间,在小巷管家的动员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入团”,共同担当起社区治理的责任。崔娟娟就是2020年主动申请加入管家团的新一代小巷管家。

崔娟娟还记得成为小巷管家后,第一天上岗时的场景。那是2020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冷,管家团一行人来到夕照寺西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铲子清理墙上的小广告和涂鸦。崔娟娟说:“清理墙面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比如清理小广告,需要用铲子从边角一点一点地铲,还要做到尽量不给墙面留下太深的痕迹,这就需要慢工出细活。”几个小时下来,崔娟娟的手被冻得通红,她看着身边毫无怨言、尽全力把墙面清理干净的小巷管家们,突然意识到小巷管家并不仅仅是一个身份,还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从那以后,崔娟娟每日坚持巡查小巷,遇到难题就向“老管家”们取经,认真工作的她得到了街坊邻居们的认可。在龙潭街道小巷管家成立六周年庆典上,崔娟娟荣获了2022年度优秀小巷管家的荣誉称号。

02

“巷悦龙潭”发布

小巷管家4.0时代到来

在龙潭街道小巷管家成立六周年之际,“巷悦龙潭”小程序正式发布。“巷悦龙潭”取自“相约龙潭”的谐音,其中的“巷”字就代表着小巷管家。

龙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巷悦龙潭”是东城区首个由“五社联动”打造的科技化便民服务平台,街道将依托“巷悦龙潭”平台,实行全新的积分兑换制度,并解锁“微心愿”“公益创投”等新“玩法”,推动志愿服务与积分制度实现联动。通过收录地区心愿与个人心愿,由街道、社区、企业进行认领和完成;在管家招募方面,由个体参与升级为群体协作,发展小巷管家、企业志愿管家团、青少年小小管家队伍等不同层面的“管家团队”,进一步扩大服务人群与覆盖范围;服务模式也将发生变化,通过为社区提供巡视服务、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多种内容,实现街巷化向“网格化”“区域化”拓展。

2017年,是小巷管家的1.0时代。小巷管家诞生于街巷环境整治之中,是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产物,为整治后的街巷环境维护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具有龙潭特色的小巷管家工作模式。

2018年,是小巷管家的2.0时代。单兵作战的小巷管家顺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演变为小巷管家团。一支支小巷管家团以团队形式活跃在龙潭街道的大街小巷,积极参与环境维护、小院议事、楼门院自治等活动,呈现出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2019年,是小巷管家的3.0时代。为确保小巷管家、小巷管家团能够持续发展、薪火相传,街道成立了小巷管家发展支持中心,依托社会组织运行管理服务模式,对小巷管家开展全方位的精准服务和帮扶指导。

“‘巷悦龙潭’小程序的发布,标志着龙潭街道小巷管家4.0时代的到来。”龙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升级4.0之后,尤其是随着小小管家团的加入,小巷管家团队将以崭新的面貌为辖区引入社区治理新鲜血液,让小巷管家更多元、更充实、走得更远。

如今,小巷管家早已走出发源地龙潭街道,在全市范围内铺开,目前全市共招募小巷管家4.2万人。小巷管家不仅展现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主人翁精神,也体现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理念。交道口街道大兴社区居民曹桂兰,担任花梗胡同小巷管家已有6年时间。多年来,她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居民们的尊重和认可。曹桂兰骄傲地说:“大家信任我,推选我为小巷管家,我就要负起责任来。只要大家伙儿有需要,我都会义不容辞地尽全力帮忙。”

03

“五社联动”成果共享

擦亮社区治理“金名片”

众人拾柴火焰高。六年来,龙潭街道积极协同社会组织联合会以“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共治参与、培育社会组织、促进基层活力”为发展理念,引导社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五社联动”,持续推动小巷管家品牌的发展升级,打造龙潭街道“一街一品”的社会影响力。

在龙潭街道小巷管家成立六周年庆典上,21家东城区星级社会组织及12家2019—2022年期间优秀志愿企业获得了荣誉证书。北京赛克德利科贸有限公司获得了“优秀志愿企业”荣誉称号。

每天上下班,北京赛克德利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斌都会路过小巷管家梁萍负责的夕照寺西里小巷。王斌斌说:“有了管家守护的小巷环境面貌越来越好了,我很惊讶,想着自己能不能也为每天工作的小巷尽一份力?”

不久后,这位企业老总也当起了小巷管家。走在街头,王斌斌抬头观察架空线是否脱垂;乘坐电梯,他竖起耳朵仔细辨别是否存在异响;看到公司附近的十字路口每逢早高峰都车多拥堵,他带着员工一起到路口维持秩序。就连他正在上中学的女儿,也和龙潭地区的孩子们一起当起了“小管家”。王斌斌说:“单位扎根在这里,我们的热情就在这里,这里是我们要度过一日三分之一以上时间的地方,这里也是我们应当有所作为的地方。”

六周年庆典现场,举行了隆重的小巷管家授旗仪式,自此小巷管家由个体参与升级为群体协作,吸纳青少年、地区企业加入小巷管家行列中。未来,小巷管家、企业志愿管家团、青少年小小管家队伍等不同层面的“管家团队”共同参与为区域内提供巡视、协助社区及街道开展志愿活动、自主开展社区治理等服务。

龙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席会也于当天正式启动,进一步充实地区志愿服务力量,整合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明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为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活动阵地、服务载体,把更多贴近民心的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全面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像小巷管家这样更多的文明实践在龙潭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果实。

情景剧展示小巷管家成长历程。

同时,为延伸小巷管家志愿品牌内涵,未来东城区将有效地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黏合在一起,开启“五社联动”新局面,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造东城区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成果的亮丽“金名片”。

素材来源:新东城报、龙潭街道

编辑:小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