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出「刷掌支付」,什么时候可以普及?使用安全吗?
说起移动支付,大家总是最先想到扫码支付。
不过随着技术的升级,现在移动支付又有新的体验方式,比如刷脸支付以及无感支付。
前几天,微信更是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刷掌支付」功能,实现出现在外「有手就行」。
一、什么是「刷掌支付」?
据了解,该功能采用「掌纹 + 掌静脉」双重识别,消费时将手掌对准支付设备的扫描区,确认后即可完成支付。
并且能够在不同条件下的环境光线进行自适应调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掌纹差别也能识别生理差异,年轻、年老都能刷,带来同样的使用体验。
此外,刷掌姿势的容错极高,针对于不同用户的伸手习惯,机器还会自动识别,平放竖放手掌都能够识别到本人。
对比其他传统支付方式,「刷掌支付」的特点在于:无需物理接触、安全等级高、识别速度快。
二、「刷掌支付」的应用场景
据绿豆了解,目前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已开通「刷掌支付」。
展开全文
用户在注册开通刷掌乘车服务后,即可在该条地铁线路刷掌过闸乘车,这意味着该支付功能在现实中是真正可用且实用的。
相信等后续技术更加成熟后,这种支付方式将大面积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三、使用「刷掌支付」,安全吗?
说到这很多人会担心,「挥挥手」就能支付的方式,是否能保障用户的财产安全呢?
但其实,基于生物识别技术,「掌纹识别」的技术门槛高于面容识别,在硬件部署和软件优化上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与指纹类似,每个人的手掌都有独特的脊线、线条和螺纹,由它们组成的图案,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误报、识别错误的情况较少。
但不一样的是,刷掌真正扫描的其实是掌心掌心血管纹路,平时不会暴露在外,并不容易被复制、仿造,安全等级更高。
其实在二维码之前,中国还有一段以运营商中国移动为代表的 SIM 卡方案,和以银行、银联为代表的 NFC 方案。后来经过一系列变动,确定了由银联主导的 NFC-SIM 卡方案。
时间来到 2012 年,在条形码支付的基础上,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二维码支付,开启了线上支付的浪潮。
在后来,2013 年,微信 5.0 版本上线,微信支付、扫一扫两个重要功能在这个版本中首次亮相,并且在几个月后的春节中,以“红包”这个亲切的中国习俗,轻松引爆了一次潮流。
如今的移动支付市场,除了二维码支付,银联的云闪付以及 Apple Pay 等 NFC 支付方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线下市场的争夺战对于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已经告一段落。
而「刷掌支付」功能的推出,不但展现了科技的进步,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温度,藏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相信随着科技的创新,支付方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在更多场景得以应用,方便你我。
你认为刷掌支付这种新的生物识别支付方式如何呢,欢迎留言分享?
(图源: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