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农村产权交易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上海服务支持部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人民银行会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重庆、四川、陕西9省市,启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旨在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和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金融保障。本文以工商银行助力农村产权信息化建设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农村产权交易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创新思路,并对新技术赋能乡村振兴领域展开分析和展望。
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发展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融合互动、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国各地陆续建设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户提供资产评估、资源收储、融资担保、抵押贷款等配套服务,不断拓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功能,但由于传统产权交易模式“确证难、交易难、资金监管难、数字化基础薄弱”等问题突出,目前农村产权交易整体上并不活跃,其辖内产权交易额远不及预估的产权交易前景,地方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区块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强化信任机制,助力监管溯源。在区块链体系中,各方节点均可进行独立、完整的数据存储,依靠共识机制保障了存储的一致性,使得业务中的资金、交易明细等信息透明可溯源、不可篡改、安全可靠,满足了监管方面的需求。
第二,实现数据共享。这种分布式记账模式将核心数据上链存证,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事中监管,节省了信息核对等额外人力投入,节点上的各方都可以查询到上链的信息,提升了多方参与机构的协同效率以及信息流转的透明度。
第三,提供了多机构合作的服务模式。通过分布式记账,增加了篡改成本,使数据有效性得到了保障,避免人为变动造假,极大地解决了公共资源数据共享方面的痛点,进一步强化了政务服务的便利性,推动了各方的融合协作。第四,对业务流程进行了重塑。各方节点信息点对点传输,可将业务规则解析为可执行的程序,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从而简化现有的业务流程。
二、区块链技术实践介绍
1、“农权链”建设成果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产权信息化建设,解决产权交易中诸如产权确证难、交易多方信息不对称、资金监管难、数字化基础薄弱等痛点问题,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工商银行与黄山市政府、黄山信投集团共同组建黄山市农村产权交易区块链平台(以下简称“农权链”),该平台利用区块链安全可靠、不可篡改、全流程追溯的特点,实现了对产权交易及资金流动的有效管理,为当地农村产权交易提供了科技支撑,助力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改革。
展开全文
“农权链”围绕交易管理、资金管理展开业务创新,将产权交易所会员和产权平台中心账户内的资金流动明细上链,并对产权交易属性信息、交易信息进行登记管理。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资金管理的自动化处理,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确保资金使用全过程可监管、合规透明,解决了农村产权交易溯源难、资金监管难等痛点问题,助力构建高效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机制,全力打造区块链与农村振兴相结合的行业应用生态。
黄山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目前是安徽省内唯一一家取得资质,具有交易资格的产权交易平台。平台上线以来共发生农村产权交易项目达上千个,涉及黄山、淮北、宿州、池州、宣城等地市成交土地类交易总面积超亿亩,累计成交交易金额超亿元,得到了当地政府充分认可。该项目已作为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和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示范工程项目入选2021年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人社厅、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卫健委、安徽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安徽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并荣获2022年中国信通院“鼎新杯”数字化转型应用征集一等奖。
2、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
“农权链”对于以农村产权交易为代表的乡村振兴领域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产生了联动效应,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快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进度,为上述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发展动力。该案例在农村产权交易领域的区块链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将作为成熟案例逐步向其他地市推广,为安徽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后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
首先,平台通过打造农户、交易中心、政府、银行共存的生态系统,实现了各参与方的互利共赢。对农户来说,可以通过平台获悉自己产权的类型和价值,也可以借此扩展产权交易的渠道,合理合法保障自己的权益;对交易中心来说,借由平台可以对农户、产权购买者的产权交易实现有效监督,也可以通过对产权交易的分析来筛选客户,提升交易效率;对政府来说,对交易中心发生的农权交易高效监督与查证,并可追溯了解全市农权的使用、交易情况,推动农村资源向资产转变;对银行来说,通过产权交易获客拓客,推进银行服务向农村延伸,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其次,采用区块链技术增值增信助力监管。工银玺链区块链平台作为应用平台的底层基础设施,采用联盟链建设方式,将各级监管部门作为节点纳入监管平台,主要参与方单独拥有一个节点并拥有完整的数据账本,产权交易中各方信息通过区块链实现信息共享,各类农村产权交易信息链上登记管理、交易资金信息链上可溯源监管,打破“数据孤岛”的壁垒,解决了产权交易的信任问题,确保产权信息、资金使用全过程可监管、合规透明,提升了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实现了农村产权交易一站式数字化管理。平台涵盖产权交易管理、资金管理、大数据分析、融资服务等功能,为农民提供安心、便利、可靠的一揽子服务,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信息化建设试点和推广经验,围绕交易管理、资金管理展开业务创新,构建了高效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在权威发布、权属确认、资金监管方面的服务效率。
三、区块链技术赋能农村产权领域的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有利于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随着我国农村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如何建立高效、透明、公正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是保障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区块链技术可以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共同构建全流程可信采集、可信存储、可信流通、可信监管的产权交易体系,全力打造区块链与乡村振兴结合的行业应用生态。
1、结合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资产数字化,保证土地产权数据源头真实可信
目前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较低,交易过程数据源头不可信等问题导致政府监管面临巨大挑战。未来,可以结合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提升传统农村产权交易效率,连接各农村产权交易数字资源要素,打通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的各产业链环节信息,实现产权交易在项目发布、在线审核、在线缴费、在线竞价、合同签署和中标公示等全生命周期链上管理,用户可以看到交易的每个环节及数据来源信息,确保全流程透明、可追踪,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参与权,消除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减少人工审核工作量,保证土地产权数据源头真实可信,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进行。
2、结合AI、大数据等技术,助力农村产权交易金融服务升级
随着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的普及和金融业务的智能化升级,未来,结合AI、大数据等技术,汇聚资金、资产、资源等要素,唤醒农村“沉睡资产”,打破行业间数据壁垒,使产权登记、评估、交易变得自动化、数字化,同时基于大数据为产权交易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普惠融资服务,实现基于涉农数据可信共享的融资精准授信,完善农村综合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综合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农村产权交易公平可信、安全高效,有效促进金融服务升级。
3、基于链上可信数据,建设标准化农村产权数据要素集市
目前农业产业数字化仍处于探索初期,在线上线下协同过程中,交易信息不对称、基础数据缺失、缺乏统一格式等例外情况较多,未形成统一规范,使得数据要素很难在农村产权市场可信流通,这将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产生巨大阻碍。未来,可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全流程各机构间数据壁垒,通过联盟成员共同标准制定,结构化、标准化数据信息,将标准化数据共享存储到链上,完成涉农数据要素的集聚,同时结合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加密技术实现个人及企业敏感数据信息保护,形成隐私保护、不可篡改的产权交易基础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准确性和安全性,为发挥数据流通价值奠定基础。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的中心转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9亿农村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的福祉。当前区块链在三农领域的应用尚还处在早期探索阶段,完善的生态体系建设还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以试点的方式审慎推进,并将成熟经验推广到其他地区,探索三农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有利于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END·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上海服务支持部,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