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止跌回升,未来走势如何?

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2-08-24 333 0

2021年以来,人民币呈现先强后弱的趋势。2021年,强劲出口支撑人民币整体走强。期间,人民币与美元指数多次出现脱钩,央行两度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先涨后跌,总体偏强震荡,俄乌冲突爆发下人民币显示出一定的避险属性。进入二季度,在国内经济基本面和美元指数两大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平稳运行-大幅贬值-企稳震荡”的过程。

小长假后人民币汇率延续反弹势头。6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调升404个基点。

汇率走势展望

汇率是相对价格,是两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因此,研判人民币汇率走势要同时关注中国及海外特别是美欧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发展变化。

要关注以下三大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演变。

经济复苏

从国内来看,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加上一揽子支持政策逐步落地生效,经济的企稳回升,将重新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利好支撑。

实际上,5月17日上海宣布社会面基本清零和5月20日LPR利率非对称下调,均促成了当日人民币汇率反弹。这印证了只要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加上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经济复苏前景明朗,市场信心恢复,外资随时都可能回来,人民币汇率也会重新得到支撑。

当下,经过一轮急跌后,人民币贬值压力充分释放,对于外资而言,来自人民币汇率的风险有所减弱。叠加近期A股市场开启修复行情,人民币资产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增强。来自金融账户的资金流入将在短期内为人民币带来需求,而人民币的跌后反弹又或有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推动外资加速流入股票市场。

2021年四季度以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基本保持在6.3-6.4区间运行,人民币与美元指数走势呈现背离,即使在3月面对外资流出压力高峰时人民币仍未出现趋势性贬值。因此,4-5月的快速、大幅贬值实际上使得人民币将前期积压的贬值压力得以充分释放,汇率弹性的提升也为外资提供了更好的A股买入机会。

对于债市而言,中美利差持续倒挂或使得外资回流债市的速度相对较慢,但流出的压力已经大幅放缓。进入5月,A股市场止跌并开启了修复行情,市场情绪有所修复,配置型外资保持稳定净流入状态。来自市场上涨的资本利得以及人民币贬值后潜在的升值空间,均使得人民币资产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增强。

股汇联动效应下,来自金融账户的资金流入将在短期内为人民币带来需求,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又或有助于推动外资流入股票市场。

从国际上看,地缘冲突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集体转向削弱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预测中表示,地缘冲突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0.8个百分点,其中将美国经济增速下调0.3个百分点至3.7%,欧元区下调1.1个百分点至2.8%。

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有助于缓解中国经济下行的相对压力,却可能加速中国外需高景气拐点到来,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是多空交织。

展开全文

美元指数

这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显性指标。今年下半年,影响美元指数走势的因素多空交织。

欧央行明确货币政策紧缩信号,同期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等预计将延续加息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压制美元上行幅度。这是5月份以来美元指数冲高回落、人民币止跌反弹的一个原因。

人民币止跌回升,未来走势如何?

此外,在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俄乌冲突加剧大宗商品供需错配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国内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成为了美国政府降低美国国内通胀的可选项之一。近期,美国官员频繁释放相关信号,据福布斯中国报道,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于周日(6月5日)表示,拜登政府正在考虑结束特朗普时代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的一些关税,以试图控制通胀。虽然我国出口在下半年将面临外需回落的风险,但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或将为出口形成潜在利好,进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美国通胀压力放缓慢于预期,美联储被迫加快货币紧缩步伐,保持发达经济体中货币政策的领先优势,有可能利差因素继续驱动美元走强。又或者是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加剧经济金融动荡,有可能避险情绪重新推高美元。出现这两种情形的话,将对人民币形成一定的利空。

疫情形势

今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第三年。无论采取何种防疫策略,只要疫情仍在发展演变,就会继续影响经济社会活动正常化。

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地位预期继续提升

中国银行日前发布的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显示,境外金融机构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意向更加积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增加,对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保持较高预期。

该报告针对全球3400多家企业机构开展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最终调查结果揭示了人民币国际化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人民币的结算货币职能增强;人民币的融资货币职能总体保持稳定;人民币的投资货币职能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在跨境供应链中的运用潜力较为可观;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预期继续提升。

报告指出,2021年,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期继续提升,约81%的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预期未来10年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不弱于日元和欧元,其中52%的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预期未来10年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可能接近美元和欧元,这一比例较2020年的调查结果提升了4.5个百分点。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稳步推进,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功能不断增强。SWIFT数据显示, 2022年前4个月,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均保持在2.1%以上,较2016-2021年1.9%的中枢水平有明显提高,其中1月读数更是创下近10年以来新高。从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储备属性看,人民币的储备总额稳步上升。截止2021年末,全球币种确认的官方储备中,人民币储备总额共计3361亿美元,占比约2.8%。2020年疫情以来,人民币作为各国官方储备的比例快速增长,其读数从2019年末的1.9%迅速扩张至约2021年末的2.8%,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海外官方央行对于人民币的认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