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伙人”共育孩子!特级校长钱欢欣: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
11月20日,上海教育电视台“一校之长”栏目,播出了知名主持人徐丽遐对上海市金山区前京小学校长钱欢欣的专访,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出了一些新思考,颇有启发,“大树成长营”授权予以转发。
【校长简介】钱欢欣,金山区前京小学书记、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金山区海棠教育集团理事长。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优秀园丁、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在钱欢欣的校长生涯中,她经历了两次筹建工作。第一次是2007年,海棠小学筹建搬迁至蓝色收获校区:从道路不通、没有一支粉笔、踩着泥泞的脚步走进校园,到如今金山知名的创新小学,钱欢欣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看着1000多名学生欢乐奔跑的身影,心里百感交集,激动不已。第二次2018年筹建前京小学(海棠北校),这是一所农村小学,钱欢欣来到这里,从3月12日在植树节打下第一个桩,看着它一路成长,其中倾注了她无数的心血和情感。
“我一直在想象这样一个画面:蓝天白云下,孩子们欢畅地奔跑着,奔跑在山里,奔跑在草原上,奔跑在自己的校园里,像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学校“星”教育:让每位孩子耀动着闪亮的光芒
展开全文
钱欢欣生活在一个教育世家里,先生、公公、婆婆等七名亲人都从事教育工作,一家人总是互相勉励,一直都坚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我愿意为实现心中的教育理想,不断探索,努力前行。”
来到前京小学时,这还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学。然而短短几年,钱欢欣就让这所农村小学脱胎换骨,孩子们像一颗颗“小星星”一样,在校园里耀动着闪亮的光芒。
在钱欢欣的“星”教育理念中,培育“好奇、好玩、好学”的三好“星”少年是她的育人目标,培养“阳光、智慧、研究、综合、合作”的五型“星”教师是她的队伍建设目标。教育理念作为学校办学管理的文化之根和育人之基,使前京小学在钱欢欣的带领下,逐渐成为了一所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品质小学。
“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小海星;每一位老师,都是我们的小海星的启明星。”钱欢欣说道,“我们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像在一个一个星球上探索、摘星。”
为此,整个学校围绕“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设计了一整套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课程名称为‘星’课程,希望能够给孩子的成长开辟一片新天地;海星币则包含了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钱欢欣说,“获得海星币的方法多种多样,学校里的各种各样的比赛,比如运动会、篮球之星、歌唱队等等,在这些活动上都可以获得海星币。与此同时,海星币还可以进行拍卖,或到学校的银行、超市进行‘金融兑换’,这些也都是在课程、活动、评价的过程中培育了孩子的社会能力。”
财商教育是钱欢欣“星”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探索了家、校、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共建单位合作共建,开设了学校的第一家银行:‘海星银行’,将财商理念引入到孩子们身边。”钱欢欣介绍道。
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钱欢欣,利用各种机会,提供平台给孩子,让他们在美育、劳育各方面获得成长。
前京小学有片很大的菜地,钱欢欣将这里变成了劳育的大课堂。“种什么样的菜?几月份种?怎样能让菜长得好长得大?”钱欢欣说道,孩子们把亲手种出来的菜拿到学校的菜市场去卖,或是带回家烹饪,这正是将“好奇、好玩、好学”深度结合的例子。
孩子们的创意,也常常成为学校的文创产品。手机壳、新年红包、口罩、小丝巾、小背包……孩子们的创意变成了一件件令人爱不释手的文创产品,有的还拿到“55购物节”上去售卖。孩子们不仅可以赚“海星币”,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在各种节假日,这些文创产品也成为了孩子们礼物单上的常客。“有一位奶奶曾经告诉我,母亲节的时候,这个孩子花了10元海星币,为妈妈、奶奶都购买了礼物,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感恩教育的融入。”钱欢欣说道,“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我们在日常中,将理财、创新、感恩这些理念传递给孩子们。
家教新理念:“家校合伙人”理念共同培育孩子
除了校长,钱欢欣的另一个身份是金山区妇联副主席(兼职)。在这个角色中,她倾力于家庭教育的普及,其中尤其是对于“家校合伙人”理念的推广。
钱欢欣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校园内,更是存在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一方的力量,还可以联合家长、家庭一起参与。因此,她提出了“家校合伙人”的理念和机制:“我们合伙做一件什么事情?就是共同培育我们的孩子。”
五六年间,她每周都会走访各个村居、社区,为五六十岁的爷爷奶奶们传递家庭教育的理念。“尤其是在我们的乡村,家庭里其实特别需要这样的理念,因为家长们都对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进行教育、培育,所以他们非常渴望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钱欢欣说。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的研究,为钱欢欣带来了很大的启迪。钱欢欣介绍道,李教授用“代际学习”这个词,解释和阐述了“隔代教育”研究基础和发展历程。代际学习的起点是孩子去社区敬老院做敬老活动,孩子们在多次敬老服务过程中,由简单的“我为你服务”逐渐转变为“我向你学习”。因为孩子们在简单的敬老服务过程中,逐渐发现敬老院的老人身上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孩子们逐渐从“我为您服务”向“我向您学习”转变。李教授也把这个事例,收录在他的2006年学术著作中,从此打开了“隔代教育”——代际学习研究的大门。“所以,隔代教育,不仅仅是指爷爷奶奶学习各种方法教育孙辈,与此同时,隔代的爷爷奶奶也可以从孩子身上学习,孩子也可以从祖辈身上传承他们的经验。”钱欢欣说。
“我也是在一边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实践,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这比做校长更有挑战,因为你所面对的群体和授课的听众,年龄层次、教育背景都十分迥异。”钱欢欣说,“有一次我去一个村居宅基地讲课,那里有幼儿园的孩子、小学初中各个阶段的学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祖辈。面对这样复杂的群体,我觉得作为一个校长或者作为一个家庭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提升自我修养,提升和提高自己水平。”
社会新课堂:联动家庭、社区和乡村惠及更多孩子
小学校长、妇联副主席,不仅如此,钱欢欣还担任了马云公益基金会校长委员会的委员,因此,她“一校之长”的职责绝不仅仅局限于前京小学、海棠教育集团,而是辐射到家庭、社区、乡村等更大的范围。
“作为马云公益基金会校长委员会的委员,我主要是聚合全国各地较有公益经验的校长共同帮助贫困地区的校长和教师——我们把它称之为是乡村校长和乡村教师,还有乡村的孩子。”钱欢欣说道,“我们每年通过评审等程序,遴选出合适的对象,进行结对培训,这样就能让较为发达地区的教育方法、理念、成果,运用到贫困地区。”
同时,钱欢欣在结对学校中,发起组织了“行走的love(行走的爱)”项目,让两地的孩子也进行互访。在这样的行走中,教育的边界得到了更大的拓宽,其中不仅仅为贫困地区学校送去了帮助,与此同时,他们也为前京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启迪。“例如山里的孩子们视力非常好,运动能力也普遍更强。”钱欢欣说。
“其中有些故事也让我们获得了心灵的震撼。”钱欢欣说了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在篮球课后要求老师“抱一抱他”,老师虽然有点意外,却还是俯下身子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说,自己是留守儿童,父亲从来没有抱过他。
“行走的love不仅仅是带去爱,同时也交流爱,收获爱,收获心灵的感动。”钱欢欣说,“我们回来以后,做了一个项目,叫‘用声音陪伴另一种声音’,孩子们把自己的声音录到小海星的芯片里,送给大山那边的好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最重要的一种‘教育’。我相信这样的教育会令我们的孩子终身难忘。”
时至今日,钱欢欣在教育岗位上,已经耕耘了整整28年,她不断地拓宽着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领域”和“边界”。在这其中,不得不提到在这一路上始终鼓励着她的精神力量。作为于漪老师关注的新一代教育者,钱欢欣深刻地感受着她的精神力量:“于漪老师‘让生命和使命同行’的精神和一言一行都默默地影响着我,激起我学习工作上的层层涟漪。我不断从中汲取力量,一步步走出自己在教育路上的‘道’。”钱欢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