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反映价值尺度功能时,表现为相对价格

Connor 币安下载 2022-08-30 297 0

电子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变化,概括来讲,主要经历了实物形态、金属形态、纸质形态和电子形态四个时期。实物形态货币最早出现,代表为贝壳、牛羊等实物。

编辑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反映价值尺度功能时,表现为相对价格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随后为金属形态货币,代表为金、银、铜等货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私人信用、国家信用相继形成,而后则逐步衍生了用于交易的商业票据、银行券等,金属货币逐步被纸质货币替代。在电子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又出现了电子货币,正在开始对纸币进行替代。

货币的演进概况

(1)什么是货币。一直以来,货币都是极为重要的经济概念,也是研究经济金融理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关于如何定义货币,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倾向于货币具有普遍接受性这一特点。

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货币的应用较为广泛,在众多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演变为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商业媒介,所有货物都能够利用它来进行交易马克思在对货币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后,将其视为明显有别于其他商品并扮演着“一般等价物”角色的商品。

著名学者米什金在对货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后,将其阐释为:在交易或者偿债过程中被大部分民众所认可并接受的物品。大部分经济学家表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能够用作交换媒介,同时也具有价值储藏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逐渐由本身具有价值的实体货币,转向了本身没有价值的信用货币。

编辑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反映价值尺度功能时,表现为相对价格

展开全文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凯恩斯等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应具有流通和支付两项职能,货币只是一种被人们广泛认识的符号,货币本身不具实际价值。传统的货币经济学表示,货币主要具有两项功能:一是交易媒介,二是价值尺度。

作为货币,其最核心和最基础的功能是交易媒介,具有交易媒介功能是一种物品能够作为货币的充分必要条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认为货币只有一项职能即“交易媒价”。货币在具有交易媒介功能后,催生了价值尺度功能,其代表的含义是货币反映其他产品以及劳务有没有价值,并衡量具有多少价值。

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中,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反映价值尺度功能时,表现为相对价格而非绝对价格。Hicks在进行广泛深入地调查分析后表示,货币即便不具备价值贮藏功能,亦可具有并发挥交换媒介功能。由此可知,价值尺度虽然相对较为重要,不过它并非货币的必备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它无需一定具备此功能。

(2) 实物货币的特征。货币出现后,首先是以实物形态存在。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指出,在最早的易货经济中,要实现交易需要满足所谓双重耦合的条件,即人们要必须要找到一个人,这个人既拥有他们需要的产品,也正好需要他们拥有的产品。但是这种情况非常难以实现,导致人们的交易成本会非常高,因此便发明了货币。

编辑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反映价值尺度功能时,表现为相对价格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实物货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本身有价值;二是受到广泛认可。作为初级货币,实物货币具有诸多局限,主要表现为:一是使用的地域范围较小;二是实物货币一般难以分割,无法精确计量;三是实物货币本身不固定,具有多样性。实物货币作为最简单、最初级的货币,体现着货币的起源及本质。

实物货币主要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商品流通;二是价值尺度;三是价值储藏。从实物货币的整个发展历程来讲,实物货币并非只是货币发展初期的形式,也是货币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的出现,提高了商品交换的效率,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步,为以后各类货币的发行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3) 金属货币的特征。冶炼技术快速发展后,人们逐渐开始使用金属货币。因为金属囊括了诸多优点,包括易分割、易保存、易携带、价值高等,世界各国开始普遍选择金银、铜、铁等金属作为货币。正因为具备这一优点,金属货币比其他任何商品都更加适用于作为交易和流通的媒介。

马克思表示,金银等有色金属并非一经发现就被用作货币,不过货币最初是以金银为载体。亚当•斯密认为,大部分国家都以一种很自然的力量选择了金银作为货币。

编辑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反映价值尺度功能时,表现为相对价格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最初,在每次使用金属货币时,都要称重量、察看成色,这些依然是实物货币的延续。但随后,也就是使用金属铸币的第二阶段中,金属货币终于成为一种标准化的货币。

人们为提高交易效率,开始在金属块上标记重量和成色,逐渐成为了规格、成色统一的铸币。后来,商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交易者越来越看重金属货币上印记的权威性,导致国家政权参与铸币,很快便以国家标准规范铸币的重量和成色,并由国家统一发行铸币。

铸币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在银本位时期,银块是法定货币。工业革命后白银采铸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白银价值开始降低,白银作为货币的功能不断被削弱,到了19世纪末,很多国家相继抛弃了银本位制;在金银复本位时期,黄金和白银均为法定货币。虽然银价不够稳定,但是金价极其稳定,免受各种冲击。

但是在后期,该制度也同样暴露出缺陷。白银不仅是货币同时也是商品,作为货币的白银价值高,而作为商品价值低。这样的价值差产生大量套利行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黄金退出市场,白银充斥市场。

编辑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反映价值尺度功能时,表现为相对价格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金本位制时期,直接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货币在货币发展的进程中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是实物货币发展的最高形式,不足值的铸币是信用货币的雏形,为纸币等纯信用货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纸币的特征。当然,金属货币也有很多局限性:如携带不方便、供应不足、磨损导致币值不足等,都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直接导致纸币的出现。公元8世纪末,中国唐朝就出现了替代金属货币使用的货币凭证,称为“飞钱”,其作用类似于后来的银行汇票。

全球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即北宋朝代的“交子”。而欧洲纸币则是在借鉴中国纸币的基础上发行的1。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的银行开始向社会公众发行一种名为银行券的货币凭证,这种银行券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并逐渐代替了金属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同时,银行券可以与金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兑换。

银行需要按照发行银行券的数量留存一定比例的金属货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央银行和法定货币逐渐产生。一是为防范金融危机,需要有一家专门的银行对所有银行资金进行统一的清算,以及时提供流动性;二是为方便政府融资和收税,也需要由固定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需要的银行券,并将其作为法定货币。

编辑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反映价值尺度功能时,表现为相对价格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世纪时英格兰银行成为了全球首个中央银行,英格兰的法定货币就是它发行的银行券。随后其他国家也纷纷成立中央银行,陆续开始发行这种具有国家信用的银行券。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逐步完成了对金属货币的替代,最终成为了法定货币。

纸币从出现到广泛使用大约可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在首个阶段,发行纸币必须以与之对应的黄金来当作发行储备。在金块本位制,停止铸造金币,金块全部集中存放在中央银行,央行在正式发行纸币之前,务必要将与纸币等值的金块作为发行储备,其发行的纸币作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因为纸币数量相对固定,纸币与金块的价值相同,并且可以相互兑换;而金汇兑本位制则呈现出明显差别,即纸币只能在市场交易使用,无法将其兑换为黄金,但是可以兑换外汇。二战后,金汇兑本位制受到了严重冲击,面临着即将终结的结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元和黄金开始挂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需要根据其黄金含量然后和美元挂钩,按$35/oz的标准向美国换取黄金。在第二阶段,则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发行纸币。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存在著名的“特里芬问题”,导致该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瓦解。

编辑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在反映价值尺度功能时,表现为相对价格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面审视全球金融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制定了《牙买加协定》,通过此文件明确表示,各国货币均和黄金脱钩,不再保持兑换关系。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不以黄金为基础,而纯粹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纸币才真正诞生。

在这种情况下,发行纸币的数量主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调整,由此成为一种不可兑换和无内在价值的货币,即NeilWallace所指的菲亚特货币。

结语

纸币出现后,货币逐渐演变为抽象的符号,本身不再具有内在价值,是货币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一方面,纸币的价值来源于国家的强制力和信用;另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调控货币发行量来促进经济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