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2-08-30 187 0

盛夏的四牌楼4号树木葱茏,清晨的阳光透过梧桐枝桠照向“爱字石”,虽是暑假,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园里却洋溢着欢聚一堂的欢乐气氛。8月12日上午,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学校杜威院举行。一份59年前刊有《斯霞和孩子》文章的《人民日报》由学校1963级校友孙小伟捐赠给南师附小,以祝贺母校建校120周年。值得关注的是,校友孙小伟是《斯霞和孩子》报道的作者之一徐文的儿子。

意义非凡!南师附小收到“一号”实物捐赠

1963年5月30日,《人民日报》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在2版显著位置刊发了记者徐文、古平的通讯《斯霞和孩子》,这篇报道在全国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时隔59年,记者徐文的儿子孙小伟辗转多处寻得了当年的这份报纸,并以南师附小校友的身份捐赠给学校。

8月12日上午,这份珍贵的报纸由孙小伟带来学校,与孙小伟一同前来的还有6位63级2班的同班同学。而斯霞老师的儿子、原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孙光初教授也来到捐赠仪式现场,大家济济一堂,一同回忆59年前的温暖岁月。

在愉快的氛围中,南师附小校长周卫东代表学校接收了孙小伟捐赠的报刊,学校书记李昌亮为孙小伟颁发捐赠证书。证书上还特别印有“NO.1”的编号,这也寓意着这份《人民日报》是南师附小收到的第一个实物捐赠。

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校友孙小伟捐赠报纸

在众人的期待下,孙小伟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份早已泛黄的报纸。报纸尽管年代久远,但是保存完好。在报纸的2版下半部分,《斯霞与孩子》的文章占了很大篇幅,泛黄的报纸上文字依旧清晰可见。

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展开全文

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南师附小书记李昌亮

李昌亮书记代表学校全体教师向孙小伟表示感谢。“这篇文章是附小‘爱的教育’思想的有力诠释,为附小传承‘爱的教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让‘爱的教育’有了书面材料的延续。”

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南师附小校长周卫东

周卫东校长感慨地说:“今天非常感动,孙小伟先生把这张对于自己及自己家都非常珍贵的报纸捐赠给学校,流传给附小,在附小建校120周年这样重要的时刻,能够勾起更多从附小走出的‘孩子们’美好的童年回忆,同时对将斯霞老师‘童心母爱’的教育精神传播到未来有着特别的意义!”据悉,学校接下来会将这张珍贵的报纸珍藏,存入斯霞纪念馆的实物展柜,让更多的校友回校可以参观。

珍贵同框!两代人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4月份,为迎接南师附小120周年校庆,军事评论员、扬子晚报军事专刊主编孙小伟和几位校友受邀回到学校,一同回忆当年上学时的温暖往事。在参观校史馆时,一张黑白的三人合照让孙小伟感到惊讶又欣喜。照片的中间是斯霞老师,而坐在斯霞老师左侧的正是孙小伟的母亲记者徐文。

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我母亲徐文当年是新华社江苏分社文教组组长,照片中的另一位老师是文教组的记者古平。当时为了出一篇关于教师的报道,母亲徐文和古平老师成了南京师范学院附小的常客,也和她们的采访对象斯霞老师成为了好友。”再次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孙小伟依旧很激动。孙小伟透露说,一开始自己原是想把报纸作为思念母亲的念想,留给自己和家人的。“但是我觉得母亲如果还在的话,她一定会认可我将报纸捐赠给学校的做法。附小校史馆是一篇长卷,而我今天带来一个拼图加入长卷中,希望能为学校整个校史馆内容起到丰富性的作用,为研究斯霞老师有温度的教学理念,提供有价值的、真实的历史文献。”

孙光初教授同样十分激动。“我记得那时候我已经在南京工学院读大三了,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我对徐文、古平两位老师印象特别深刻,我当时在家里经常看到母亲和两位老师在一起,时间长了,她们就像亲姐妹一样。我母亲觉得自己跟学生的故事都是很普通的,但是徐文和古平老师对这些平凡的故事进行了深化,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孙院长介绍,报道中的故事体现出的“爱”不仅限于斯霞老师个人,更彰显着附小老师的共同追求。这份报刊对于斯霞老师、南师附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59年前,斯霞老师与徐文老师留下珍贵的合影,近乎一个甲子后,斯霞老师和徐文老师的儿子又坐到了一起,这样珍贵的同框令人感叹。

深情告白!“一辈子以做斯老师学生而自豪”

捐赠仪式所在的场所杜威院对于63级校友十分特别。1932年,斯霞老师刚到南京工作时,就在杜威院开启了在附小的教学生涯。而在场的63级2班的校友们,当时上课的教室正是在杜威院的位置,他们关于附小的童年回忆也是从杜威院起航的。

“在这里我们接受了斯霞老师‘童心母爱’的教育。从一年级开始,斯霞老师就教会我们自己查字典,预习课文、分析课文、阅读课文,培养我们从小自学、自立、自强的能力。斯老师说,她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而自豪。而我们一辈子为曾经做斯老师学生感到自豪,为曾经在南师附小接受启蒙教育感到自豪。”校友董化新满怀深情地说。

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校友董化新

值得关注的是,校友董化新还带来了厚厚一沓小学时期的成绩报告单和获奖证书,这成为南师附小又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孙光初院长看到后仔细端详起来:“这个是我母亲的字迹。”孙院长介绍,母亲当年给每个学生写评语时都非常认真,她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表现情况,写下详实、恰当的评语。

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成绩报告单

校长周卫东介绍,自今年元旦,学校发布了“童年博物馆”的征集号召后,已经陆陆续续收到很多校友带来的老物件,如毕业照、奖状、回忆录、老照片、校庆纪念徽章等。“老校友们能够将小学时代的物件保留得非常完整,可见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留恋和热爱。我也更加感动于大家在建校120周年之际能够无私地将这些老物件奉献出来,让更多的校友共同回顾温暖的童年时光。”

今天,南师附小迎来1号实物捐赠,它是……

校友孙小伟

@南师附小校友们,“童年博物馆”正在火热征集中。你和南师附小还有怎样的温暖记忆或动人故事?赶紧扫码进入“童年博物馆”发送你的童年老照片,或者发至公共邮箱:xyxxdj1902@163.com(以“姓名+毕业时间+联系方式”命名),一起重温在南师附小的求学年代吧。

通讯员 孙权 高晨蔚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陶善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