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次被惹生气了,发声坚决反对,第二大贸易伙伴“叛变”了,特朗普摊牌,中美谈判议题改了

Connor 币安APP下载 2025-09-01 1 0

据报道,彭博社放出风声,墨西哥准备在下月提交的2026年预算提案里,对部分中国产品动关税,覆盖汽车、纺织、塑料等门类,且不只针对中国,其他亚洲国家也可能被波及。时间点很巧,今年年初起,特朗普团队一路给墨西哥“上强度”,公开鼓动其效仿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财政部长还抛过“北美堡垒”的说法,意思就是拉着加拿大和墨西哥一起筑一道贸易墙,挡住亚洲供应链的“再入境”。

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与墨总统辛鲍姆通话后,美方同意暂缓对墨加征更高关税,为谈判“留时间”——这叫“刀先架脖子,再递橄榄枝”。中国外交部说得很直,坚决反对在他人胁迫下以各种名目对华设限、损害中方正当权益,并提醒一句,互利共赢是中墨经贸合作的本质特征。这不是外交辞令的重复,而是在点醒墨西哥:独立自主才是护城河。

美国的设想是,一旦墨西哥对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商品加税,借道转口空间会明显变窄。而所谓“北美堡垒”,背后是把关税、原产地证明、关务合规、产业补贴四件套绑在一起,形成“内外有别”的准关税壁垒。在中美经贸议题重新排队的当口,墨西哥的关税草案可以被当作“侧翼施压”,替美国把桌面“压重”。这不是墨西哥的单人舞,是一个三角战术。

特朗普直接把大豆和稀土两张牌摆上谈判议程,调门不低。大豆这边,美方想要的是“量的确定性”,稀土这边要的是“供给的可预期”,听上去合理,细究之下,账不那么好算。先拆大豆。路透社与美国农业业内的信息都对得上:中国到8月还没下一单新季美国大豆,这是近二十年来少见的“冷场”。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约1.05亿吨,其中来自美国2213万吨,同比还降了5.7%,而来自巴西的7465万吨是增了6.7%。这不是“赌气”,是供应链的理性选择。

关税成本高、政策风险大、金融结算不稳、船期与检疫的不确定加剧,叠在一起,南美这条链路更“顺”。更要命的是,中国对南美的上游投资、仓储运力、港口扩能、铁路通达,已经铺成“惯性”。美国大豆协会看得也明白,直接劝特朗普“撤关税”,这其实是产业界对政治加码的“叛逆投票”。

展开全文

稀土这张牌就更“硬核”。稀土被称作“工业维生素”,这不是宣传口号,是军工、航天、风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精密制造的材料学基础。特朗普抛出“不给稀土磁铁就征200%关税”的狠话,目的就是在价格杠杆上压一把。但问题在于,价格能改变采购账本,改不了产业路径。中国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合金化—磁体这条链上的优势,靠的是工程化能力、环保治理、规模效应与产学研体系,不是关税能逆转的“短链”。

中方这边动作同样清晰: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且辅之以许可制度与流向记录。外交口径也讲明了:出口管制不是贸易战工具,是国家安全与防扩散义务的履行。一句话,阀门在我们手里,开合看规则,不看谁嗓门大。

墨西哥这一出“对华加税”,实则是美国“后花园”战术的升级。美国自己不好下场,就让邻居先打头阵,测试中国的反应和底线。巴西有大豆、矿业、港口等硬资产做底气,敢和美国硬杠;墨西哥经济体量有限,战略纵深又短,遇到美方步步紧逼,只能选择妥协。美国财政部长放话,要和加拿大、墨西哥一起筑起“北美堡垒”,就是要把中国商品彻底排挤出北美市场。墨西哥此举不只针对中国,其他亚洲出口国也难以幸免。贸易战的本质,就是通过代理人战争、供应链重塑、关税壁垒层层加码,逼迫中国产业链让步。

中国的策略已经很明确。外交部和商务部反复强调,要把采购来源多元化,深化和南美、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的供应链合作,强化国内替代品开发,把价格、船期、仓储等各环节都稳住。大豆可以多元采购,稀土可以出口管制,其他关键原材料、零部件同样要有“备胎”机制。面对美国的关税胁迫和供应链重塑,中国不会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布局、精准反击、以牙还牙。谁想把关税当武器,谁就得承担全球供应链“离心”的后果。

墨西哥在美中博弈中选边站队,短期内或许能换来美方的“豁免”和市场准入,但长期看,丧失了独立自主和多元合作的空间,极易被美国拿捏、沦为工具国。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潜力,远不是北美保护主义能轻易取代的。墨西哥如果真的一味迎合美国,最终受伤的还是本国企业和老百姓。中方的警告已经非常明确:不要在大国博弈中当“棋子”,谁要是跟风设限,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