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父子三人多苦命?一个被吓死,一个被害死,一个被逼死
朱元璋并没有杀了刘伯温,但是,却可以说是他吓死了刘伯温。
刘伯温是一个聪明人,他很了解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人,后来听到朱元璋用张良来比喻自己之后,他便更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张良助刘邦夺取天下,刘伯温也一样助朱元璋夺取天下。
可是,张良却在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之后选择激流勇退,朱元璋用张良来比喻刘伯温,实际上也是在警告刘伯温。
所以,刘伯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朱元璋给他加官进爵,因为他知道这是试探,然后向朱元璋提出辞职,回家养老去了。
刘伯温以为辞了官便可安享晚年,可别人却不放过他,胡惟庸为了报复刘伯温,陷害刘伯温说他想要占据一处冒帝王之气之地,用来修建自己的陵墓,恐怕将来会有异心。
朱元璋嘴上没说什么,但刘伯温却知道多疑的朱元璋绝对对他起了疑心,所以赶紧去南京谢罪。
展开全文
他到了南京之后,朱元璋觉得还是让他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好一点,毕竟能时时刻刻盯着他,所以便将他留在了南京,没让他回青天。
刘伯温身处人心险恶的南京,又受到皇帝的猜忌,自己的一言一行恐怕也全在皇帝的掌控之下,一招不慎可能便会人头落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精神时时刻刻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绷得太紧了,这时间一久,难免会被吓出病来。
刘伯温确实病倒了,但朱元璋怀疑他是装病,所以让胡惟庸带着御医去探望他,说是探望,实则是确定他到底是真病还是装病。
这不探望还好,这一探望,让刘伯温更紧张了,所以病不仅不见好,还变得越发严重了。
这时候朱元璋才初步确定刘伯温是真病了,并且病得很重,然后才放他走,让人一路护送他回家,说是护送,实际上也还是有监视之意。
被朱元璋这么一折腾,刘伯温回到家才一个月,便一命呜呼死去了。
所以,刘伯温可以说是被朱元璋给吓死的,他也算幸运,至少没碰上朱元璋杀的人头滚滚的那段时期。
刘伯温临死之前原本已经做出了一番安排以保家人平安,让长子刘琏上交《天文书》,向次子刘璟口述“临终遗表”,可他的儿子后来为何还是被朱棣给“杀”了呢?
实际上,刘伯温的长子刘琏在他死后没几年便被胡惟庸给害死了,被朱棣“杀”的那个是刘璟。
朱元璋吓死了刘伯温,而朱棣是逼死了刘璟,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允炆当了皇帝之后,被人忽悠着削藩,朱棣被逼急了,然后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起了“靖难之役”,朱允炆却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输给了朱棣,将江山拱手送给了朱棣。
朱棣一直很欣赏刘璟的才华,很早之前便夸他“真伯温儿矣”,所以当了皇帝之后便想着让刘璟来给自己效力。
可刘璟是什么态度呢?不去!他之所以不去,是因为在他看来朱棣是乱臣贼子,他不愿意给一个乱臣贼子卖命。
这下可惹恼了朱棣了,给你点颜色你还真当自己开染坊的了?一气之下,朱棣直接给刘璟安了个罪名,让人将他给抓到京城来了。
朱棣一开始倒也不是真想拿刘璟怎么样,只是看他不愿入京,才选择用这种方式将刘璟强行带到京城。
可刘璟一入京城,他也就离死不远了。
刘璟到了京城之后,朱棣见到他又问了,想好了没有,你到底给不给朕卖命?
朱棣原以为刘璟见了自己,总会低头的,谁知道刘璟还是一甩头,一点也不给面子叫朱棣“殿下”,这什么意思呢?你朱棣皇位得来不正,我刘璟不认你这个皇帝,你只是一个燕王而已,所以朱棣当场脸色发黑。
叫了朱棣一声“殿下”之后,刘璟又继续说,即便你以后死了,即便过了几百年,你也逃不过一个“篡”字!
朱棣听完之后彻底怒了,指着刘璟痛骂了一顿,然后将刘璟下狱。
刘璟入狱之后干了什么呢?他只干了一件事——在狱中上吊自尽。
生不能为朱允炆尽忠,反为朱棣所逼,唯有一死。
所以说刘璟实际上是被朱棣给逼死的,倘若朱棣没有强行抓他入京,没有逼他为自己效命,他或许会便不会选择用死来拒绝朱棣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