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纵容部下屠杀无辜百姓?他到底杀了南京多少百姓?
历史上的曾国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如今很多人的观念里,曾国藩的形象,都是非常正面,光辉,带有英雄主义色彩,是很多人崇拜的对象。
晚清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没有曾国藩组建的湘军覆灭太平军,清王朝的天下,此后的几十年如何发展,就不一定是我们如今看到的样子。对于清朝来说,曾国藩是大功臣,应该给予他最高的评价。不过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说。曾国藩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光彩照人。
太平天国运动高峰时,南京城人口将近一百多万人,不过等到光绪皇帝上位以后,这座城市的人口变成50万不到,李鸿章曾经说,南京这座城市需要恢复到以往的状态,最少要经历百年的恢复。而造成南京人口大锐减的罪魁凶手就是曾国藩。
当时曾国藩攻克南京城以后,根据曾国藩自己的记载:湘军“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而贡院幸存”,这样的屠杀场面,虽然在历史上也有发生过,但是发生在曾国藩手里,让人非常不解,这一场屠杀过后,南京城内连一颗完整的树都找不到。
展开全文
我们再来看一下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记载:“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这是曾国藩屠杀过后的南京城老百姓的状态。
两军交战,奋勇杀敌,哪怕背上屠杀俘虏的罪名,只要双方都是战场上的士兵,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下令屠城,并且对那些老弱病幼的无辜百姓屠杀,这跟当时日本人的做法有何不同。屠城事件如果没有曾国藩的下令或者允许,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一黑锅曾国藩是必须要背的。
清代的一些历史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这其中包括两军战死的将士,还有一部分的百姓。上面写的百万人估计有一些夸张,但是四五十万的人应该是有的,从两个时期的人口对比和曾国藩自己倾诉的杀敌人口。
这一场屠杀让曾国藩获得了,“曾剃头”的荣誉称号,1864年,7月份太平军的老巢,天京沦陷。湘军进入天京以后,见到女人和财物就抢,杀的天京城,血流成河,湘军从九江一直攻打到南京时,都是实行的是三光政策,所过之处生灵涂炭,与其说他们是一支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队,不如说他们借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烧杀抢掠,跟土匪毫无区别。虽然说的有些极端,但按照当时的历史描述,的确如此!
虽然后世很多人把这一项罪责归咎给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当时曾国荃的权力仅次于他的哥哥曾国藩,众所周知的说法是,当时曾国藩是有意纵容部下,抢夺战利品和军饷。很多事情是曾国荃在曾国藩的授意之下,扭曲了他的旨意,干了很多,为世人不容的事情。但是曾国藩的责任是推卸不了的。
评论